1 农电管理的具体困难
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农电管理存在一些具体困难。以三门电力公司为例,这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员工综合素质偏低
由于以往农电工招聘标准偏低以及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松散现象,农电工的个人素质以及业务技术水平与企业要求尚存一定的差距。三门电力公司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农电工队伍总数的62.02%,大学专科以上人数比例很少;在专业技能方面,真正电力专业毕业的人数极少。
1.2 低压综合线损率高
农电体制改革后,原先由村组承担的台区变损、低压线损和表损全部转移到供电企业,村委会相关负责人员不再向以往那样对窃电行为进行管制,加上窃电手法不断翻新难以细查,管理者使出全身解数仍感到力不从心。1999—2008年,三门电力公司辖区范围内每年被窃电量以15%的速度增长,仅2008年全年因为窃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100余万元。窃电行为的存在,使低压综合线损率居高不下。
1.3 安全责任风险较大
在安全责任方面,不管产权是否属于供电公司,电力设施设备发生故障或意外事故导致人身伤亡,都要追究供电公司的相关责任,并承担高额的赔偿费用。同时,农村低压电力设施线长面广,农民群众安全意识淡薄,私拉乱接时有发生,特别是农忙季节、用电高峰季节违章用电现象尤为突出,导致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在缺乏相对详细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触电事故、非计划停电、电压不稳等所引发的责任和赔偿无形之中增加了供电公司的安全责任风险。
1.4 农电工工作强度趋向饱和
农电体制改革要求“山区每300户配备1人;丘陵、湖泊每400户配备1人;平原每450户配备1人”,三门电力公司农电工人数因此从原来的200多名缩减到150余名。同时,农电管理“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推行以来,用户数量较过去大幅增加,管理范围也迅速扩张,农电工们被聘用并扩充到生技、变电站、市场营销组等多个部门,从事工程安装、线路维护检修(抢修)、变电运行值班、用电抄核收等多种工作。这些工作极大地增加了农电工的工作量,其工作强度接近饱和。
2 农电管理新机制
2.1 理念宣贯
理念宣贯是三门电力公司农电管理新机制的基础,其核心是宣传国家电网公司的最新要求,并切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当前国家电网公司的工作重心就是“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基层单位加快推进“三集五大”建设,能够实现核心资源集约化、核心业务专业化、基础工作标准化,全面提升农电管理水平,实现农电管理与上级公司管理的全面接轨。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对于国家电网公司实现城乡电网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发展以及“两个一流”(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宏伟目标有着重大意义,基层单位应深入领会并落实到行动中。对此,三门电力公司综合运用网站、视频、展板、条幅、专门会议等多种形式反复宣贯,在思想认识上确保公司员工与国家电网公司及浙江省电力公司保持一致。
2.2 标准建设
农电管理工作能否真正做好,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相关标准是否完备并严格执行。三门电力公司根据上级公司的要求修订了管理标准,出台了《农电工绩效考核标准》,完善了机构设置。现在,每个基层营业所都配备了所长、副所长、安全员、配电组(含组长、工作负责人和配电工)、营业组(含组长、工作负责人和营业服务工),并设立了台区经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对相关人员还配置了电力抄表器、开票微机,以及交通工具等标准化设施。尤其重要的是,明确了农电工的待遇标准,通过为农电工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办法,切实落实了农电工的福利保障。
2.3 培训管理
鉴于农电工综合素质偏低的现状,只有卓有成效地开展培训工作,前述相关标准才能落地。三门电力公司在建立培训体系、完善培训内容时确定了层次化的培训机制,培训管理分为农电工培训和所长培训。对农电工的培训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加强基础知识培训,使其熟悉电力相关的方针、政策,掌握电工基本技术、农村安全用电知识等;二是相关业务的理论和实践操作培训,特别是快速处置意外事故等方面的培训,建立取证上岗制度;三是每年不定期培训并考核业务知识,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聘用的依据。对所长的培训内容主要是当前先进的知识及技术,还有通过时代光华培训机构经常对他们进行素质理念培训,使其能真正成为基层员工的技术、个人品德的领头人。
2.4 专项整治
在明确标准、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三门电力公司针对自身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整治活动。在安全整治方面,组织专业人员对私拉乱接等违章用电现象进行拉网排查,将危险点逐个消除;在深化农电创一流对标方面,以浙江省代管县等国家电网公司农电管理综合标杆单位为对象,不断发现差距持续改进。其中,三门电力公司线损管理专项整治活动的特色主要有四点:第一,建立了严格的抄表制度和监督机制,杜绝了利用调整抄表时间和台区定比来降低线损率的现象;第二,将日常用电检查与营业普查活动相结合,有效打击了窃电偷电行为;第三,对临时性用电进行有效管控,对田间、地头临时用电除了提供移动电能表和电料外,还在部分地区设置了IC卡计费的电源点,在方便客户的同时也避免了不规范用电的现象;第四,对农村配变台区负荷进行实时监控,对季节性负荷变动大的配变和长期处于“大马拉小车”的配变,利用备用变压器及时进行调整,从而降低变损率。2.5 绩效管理
三门电力公司为了确保上述工作取得实效,制定了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规章制度要求内容具体、便于操作,对每个工作岗位制定岗位说明书。配套出台了《农电工绩效考核细则》,该细则涵盖了综合管理、安全管理、台区及用电管理、线损管理、电费抄核收管理、优质服务等内容,共有38个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做到量化、细化、可控在控,并采取指标、考核和现场抽查的方式进行评分,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和目标,选取相应的考核指标与农电工签订绩效合约。绩效合约中,对考核指标均设定了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值。例如,两票合格率、安全目标完成率、紧急缺陷消缺及时率、抄表及时率、电费回收率、表计轮换率等目标值均设定为100%;农网综合电压合格率最低要达到98.9%;电能计量故障率不得高于0.01%。同时,定期召开“业绩对话会”,分享经验,改进不足,在公司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绩效管理氛围。在建立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三门电力公司还采取了多种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农电工的需求,实现激励效果最大化。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健全了以“能者多酬”和充分体现以“岗位靠竞争、绩效凭考核、收入看贡献”为标准的分配机制,保证农电工队伍中有技术、会管理的“能人”其责任与权益逐步趋向合理对等。二是健全了以参与管理为基础的“身份认同”激励机制,将农电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到实处,不断增强农电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三是建立了以强化沟通为方式的情感激励机制,公司领导和基层所长经常与农电工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难,沟通思想,共商企业改革发展,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解决他们关心的实际问题,确保农电工队伍稳定和谐。充分调动了农电工的积极性,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形成了争先创优、爱岗敬业的良好局面。(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