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发展转型中的政府治理机制创新:问题与对策研究(3)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易承志 发表于:2012-12-02 23:39  点击:
【关健词】大都市;发展转型;治理;机制;创新
四、大都市发展转型与政府治理机制创新的对策分析 根据大都市发展模式转型和政府转型的要求,并针对大都市政府治理机制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推进大都市政府治理机制创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促进大都市

  四、大都市发展转型与政府治理机制创新的对策分析
  根据大都市发展模式转型和政府转型的要求,并针对大都市政府治理机制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推进大都市政府治理机制创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促进大都市政府治理理念的更新。治理理念更新是政府治理机制创新的先导。大都市发展模式从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要求大都市政府治理改变传统的效率中心理念,转而树立人本理念,然而,从上文分析可知,当前大都市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受到了传统观念惯性和政府绩效考核制度的制约。为此,促进大都市政府治理理念的更新要求突破传统理念惯性和政府绩效考核制度的制约,其措施相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重塑观念结构来突破传统理念惯性的制约。由于传统理念惯性存在于主体的行为模式和观念结构中,而行为模式又在根本上受制于观念结构,因而,突破传统理念惯性的制约需要重塑观念结构。传统理念惯性主要受到观念结构中无意识的思维和逻辑的制约,而观念结构除了包括无意识的思维和逻辑,也包括深层的理性认识,并且后者在观念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重塑观念结构需要促进理性认识的更新。[15]理性认识的更新会逐渐地改变原有的观念结构,从而弱化传统理念惯性的影响。二是通过改革政府绩效考核制度来突破传统政府绩效考核制度的制约。改革传统政府绩效考核制度,需要针对政府绩效考核制度在指标和主体上的问题,科学设计考核指标,合理确定考核主体。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上,应当将效率指标和人本指标结合起来并且进一步突出人本指标的权重;在考核主体的确定上,应当将内部考核主体和外部考核主体结合起来,并且进一步突出公众在考核主体中的作用。
  2.促进大都市多元治理主体的合作。治理主体是政府治理机制创新的组织支撑。大都市政府治理机制是政府与各种组织和个人在大都市范围内合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促进社会公共利益中相互作用的过程。从大都市政府治理机制的概念可以看出,多主体参与合作是其中的一个要素。实际上,包括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在内的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既是大都市政府治理机制运行的内在要求和大都市政府治理机制创新的重要表现,又是不断提升大都市政府治理绩效,不断满足大都市社会公众需要的必然选择。促进大都市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厘清大都市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职能,防止各治理主体的职能缺位或越位。大都市多元治理主体之间职能划分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政府在大都市政府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给市场、社会和公民个体的参与留下足够的空间。[18]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治理主体是否多元,政府始终是大都市政府治理责任的承担者,促进大都市多元治理主体的合作绝对不能推卸,更不能放弃政府在大都市政府治理中的责任。二是增强多元治理主体的参与能力。大都市多元治理主体间合作程度的提升建立在各治理主体参与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多元治理主体的参与能力,要求政府在加强对多元治理主体监管的同时,也加强对多元治理主体尤其是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例如政策上的支持,税收上的优惠,等等。[19]此外,多元治理主体也应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完善自身治理结构和自身管理制度,以不断增强在大都市政府治理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大都市多元治理主体间的合作。
  3.促进大都市政府治理行为的优化。治理行为是政府治理机制创新的实践表现。大都市发展转型离不开政府治理机制创新的结构性引导,这种结构性的引导需要落实到治理行为上。然而,当前大都市政府治理行为还不够优化,影响了大都市发展转型的引领作用。对此,根据影响大都市政府治理行为优化的原因,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其一,针对治理理念转变不到位和治理主体合作受限对治理行为优化的影响,应当促进治理理念的更新和治理主体间合作。由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实际上与第一、第二个问题分别联系在一起,因而其也有赖于前两个问题的解决。其二,针对被动滞后的大都市政府治理行为难以发挥引领作用的问题,应该促进大都市政府行为由被动调适转向主动调适。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大都市政府治理行为的调适就应当建立在主动分析并动态回应大都市发展模式转型和大都市政府转型的特征、趋势、规律和需要之上。这种主动调适由于结合了大都市发展模式转型和大都市政府转型的现实需要和本质规律,因而能够通过大都市政府治理机制的创新发挥引领大都市发展模式转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文忠.上海卫星城与中国城市化道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35. [2]易承志.社会转型与治理成长;新时期上海大都市政府治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28-29.
  [3]易承志. 改革前中国城市化的具体进程与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5).
  [4]易承志. 转型期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2,(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93.
  [6]易承志. 大都市转型与电子政务价值重塑的生态学分析[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2).
  [7]陈玉光.城市化规律与我国城镇化战略策略选择及制度创新[J].江淮论坛,2010,(6).
  [8]张卓元. 调整经济结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N].人民日报,2010-11-25(7).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06-03-14)[2012-04-19].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6/content_268766.htm.
  [1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EB/OL](2011-03-16)[2012-05-07]. http://www.gov.cn/2011lh/content_1825838_2.htm.
  [11]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1-01-21)[2012-05-07].http://zhengwu.beijing.gov.cn/ghxx/sewgh/t1176552.htm.
  [12]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1-01-24)[2012-05-21].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12wgh.pdf.
  [13]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1-01-19)[2012-05-21]. http;//www.sz.gov.cn/cn/xxgk/szgg/tzgg/201103/t20110329_1647219.htm.
  [14][英]格里·斯托克.机制理论与城市政治[C]//[英]戴维·贾奇,[英]格里·斯托克,[美]哈罗德·沃尔曼.城市政治学理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66.(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