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国出现了很多伟大的思想家。他们著书立说,阐述治国管理理论,从而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先人的治国思想及具体的管理理论博大精深,可谓是百花齐放,各领风骚,演绎着历史的变迁。经验也罢,教训也好,所有的思想我们都可从多方面去消化吸收。这样,以史为鉴,以人为镜,以贤为准,我们在未来的发展当中才能正确把握自己、单位、乃至国家的命运。历史长河中的治国思想虽多,且千差万别,但主要的流派还是儒家、道家、法家等,即它们在治国管理中始终发挥主导作用。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儒家结合当下的酒店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典型问题,一起探讨酒店企业的人和管理。
儒家管理思想儒学自孔子创立以来,历两千五百余年,对中华文明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研究儒学,提炼其管理思想,并进行深刻的理解、消化、分析,这对当今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来讲可说是极宝贵的智慧财富。
(一)“人为本”与现代人本管理
“人为本”是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在儒家管理思想中,有着丰富的人本管理理念,集中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天地之性,人为贵”。孔子认为要管理好国家,关键在人。二是“仁者爱人”,孔子认为人性的本质表现是“仁”,所以“仁者爱人”。在孔子看来,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是“仁”的基础,再从这个基础出发推己及人,做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己想做到的、得到的,也要帮助别人做到得到,这是为“仁”的方法。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也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既重视规范,又重视操作,其实质是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和为了人。世界上一切科技的进步,一切物质财富的创造,一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劳动与人的管理。因此,应把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都纳入“以人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重视人、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理解人。这是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中心和出发点,可以说,在对人的重视上,与儒家的“人为本”理念十分契合,现代企业在实行人本管理时,完全可以借鉴和吸收儒家的这一思想,来为企业管理服务。
那么,现代管理如何借鉴儒家“人为本”的理念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客体——员工,应从人性的角度实行“情感管理”,“爱的管理”;另一方面,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主体——管理者,应进行“形象管理”。
1.情感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而人是有情感的,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不能不考虑被管理者的情感。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对员工的感情投入;注意提高员工的物质生活水平,尊重和满足员工的高层次精神需求,以平等、友爱的态度对待员工,以事业吸引员工,以真情感化员工,以情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达到振奋企业员工精神,加强企业员工对企业认同感,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目的。
2.爱的管理
每个人都是在爱中诞生和成长的,人的幸福离不开彼此的关爱,所以爱心是人性的一部分,孔子提倡仁爱,人应先从爱家庭做起,推而广之,爱他人,爱社会,从而希望实现一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理想社会,使天下成为一个大家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彼此团结友好地相处。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要使员工热爱企业,甘心为企业做出奉献,首先要爱护员工,实施“爱的管理”。即要把企业视为家庭的延续,负起家长的责任,给予员工以家庭式的真爱、照顾,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给员工以归属感,使其甘心贡献心力。
3.形象管理
企业管理者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主体,他们的素质优与劣,修养高与低,能力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即在管理过程中,除了传统、职位、资历诸因素赋予的权力性影响外,更要依靠品格、才能、知识和情感诸因素赋予的非权力性影响,依靠自身的完美形象,有效地影响或改变被管理者的心理和行为,使之在被管理者的心中产生一种魅力,从而使被管理者产生一种敬爱感、敬佩感、信赖感和亲切感,迸发出一种巨大的内聚力和极大的积极性,自觉自愿地努力工作。
(二)“义为重”与现代企业的价值取向
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是先秦时期价值观争论的焦点,先秦儒家主张“重义轻利”、“义先利后”,即个人利益从属或服从于社会群体的整体利益。孔子把“义”视为行为的根本标准,他认为“义”既代表“公”,即社会群体的利益,又代表人的道德情操和规范,而“利”往往是指“私”,即个人利益,代表个体的欲望要求。个人的利益应当服从群体的利益,个人的欲望要求应服从于社会道义,表明了他在义利之辨上的道义特色。
儒家倡导的这种“重义轻利”的思想,对处于市场经济社会中的现代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如果私欲膨胀,不重视道义,势必与同事争利,与下属争利,造成企业纪律松懈、私欲膨胀、管理混乱、效益下降。对企业整体而言,如果只顾短期效应,忽视公平竞争和社会道德,只顾局部利益而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企业就无法生存和发展,无法面对知识经济的竞争和挑战。因此,在管理活动中,如何将“义”与“利”很好统一起来,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企业的生死存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企业管理者必须树立追求利润既是为企业,也是为社会做贡献的信念。儒家“重义轻利”,就是看重与“利”有关的合理的生产分配政策和制度,“轻利”,就是轻视那些与合理的生产分配制度不相容的私利。对一个企业而言,目的是获取正当的利润,利润是企业员工工作的盈余表现,这些盈余应该普及于社会,变成社会繁荣的基础。企业盈利,就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税收,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贡献,在这个层面上,“义”与“利”是统一的。
其次,企业管理者必须树立追求利润既是为企业。也是为商业伙伴的理念。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生存,除了必须与社会和国家休戚与共外,也离不开商业伙伴的理解、合作和支持。在某种程度上企业要善于“利他”,要讲求“义”,“以义取利”,企业才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同行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赞誉,从而直接提高企业品牌这一重要的无形资产。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