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009年9.59万亿元人民币信贷投放之后,各银行消耗了大量资本,贷款业务受到极大的限制。为确保有足够的贷款资源支撑业务拓展的要求,各银行不得不通过贷款转让等方式来调节贷款规模。因此贷款转让业务的市场交易量逐年增加,2008年在8000亿元人民币左右,2009年已达2万亿元,这一增长趋势在2010年进一步强化,据估计在3万亿到4万亿之间。
2010年8月《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发布,银行通过银信合作腾挪规模几无可能,更多需要借助于贷款转让二级市场,来调整客户结构、盘活存量资产;2010年9月全国统一银行间贷款转让交易系统在上海正式启动,银行贷款转让业务正式拥有了公开交易平台。该平台的运作,各银行将显著降低资金短缺的担忧;从2010年10月起央行多次密集宣布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各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历史最高位,其中大型银行更是高达21%,中小金融机构达成17%。由于贷款投放过快,CPI居高不下,央行就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调控,银行经营主要依赖信贷业务来赚取存贷利差,这条路已变得越来越窄。
综上所述,无论是考虑银行自身的经营目标,还是监管要求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银行的经营模式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依赖信贷投放的资本消耗型的增长模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资本金总量基本不变、存款资金不会有较大增长的前提下,通过贷款经营策略创新,对现有贷款进行重新挖掘,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持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收入水平。
二、贷款转让业务概述
贷款转让业务指各金融机构根据协议转让在其经营范围内受理的、自主依法合规发放的、且尚未到期的贷款资产的一种融资业务。其中,将所持有贷款出让给其他金融机构称为贷款出让业务;受让其他金融机构出售的贷款资产称为贷款受让业务。
贷款转让具有三大功能:融资方式、风险管理工具和资本管理工具。银行不断发放贷款活动的结果就是银行资源流动性不断被削弱的过程。流动性不足,则银行抗御风险的能力就弱,因此现代商业银行非常重视贷款资产的结构匹配,尽可能将其贷存比控制在合适的比例内,同时将贷款种类搭配调整为最适合业务发展需要和风险收益最大化的结构,商业银行主要通过贷款转让(包括资产证券化)来达到这一目标。
三、贷款转让业务的国际经验
目前全球三大贷款转让市场分别位于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贷款转让业务最早于20世纪60-70年代出现在美国,80-9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出现了两次发展高潮。资产证券化和并购融资活动推动了贷款转让交易的第一次发展高潮;在20世纪90年代银团贷款业务快速发展,标志着贷款转让业务进入又一个新的发展高潮。欧洲贷款转让市场的发展晚于美国,主要以银团贷款转让为主;亚洲地区贷款转让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交易集中于信用等级较高的贷款业务。
1.国外贷款转让交易发展的动因
最近几十年来贷款转让交易得以迅猛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背景。贷款转让交易的首先考虑优化资产结构,增加贷款的流动性。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几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了加强资产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贷款持有-到期的模式下,贷款无法保持主动的变现能力,则银行需要保持较高的筹资能力,从而影响了银行的盈利能力。
改进资本管理手段,从而改善监管指标,是贷款转让交易的另一动力。通过贷款转让,引入贷款组合管理技术,建立积极主动多层次的信用风险转移管理渠道,就某一家银行来说,将部分贷款转让后,可降低这部分贷款的风险权重,直接减少对资本金的要求,提高其资本充足率。
提高银行资源的配置效率,让银行获取比较优势。受让方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从贷款转让市场接手他行出让贷款项目,可以迅速进入了某些行业和市场,并可以根据发展规划,有计划地转出低收益、退出行业的贷款,从而优化客户结构。
银团贷款的蓬勃发展也有力推动了贷款转让业务的发展。牵头银行通过组织银团,赚取牵头费后将其承贷的份额在贷款转让市场上卖掉。这样那些资金规模较小的银行、地方性银行及因其他情况不能进入特定的贷款一级市场的金融机构也通过受让他行贷款业务有了参与机会,银团贷款转让作为特殊形式的贷款转让业务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2.贷款转让业务改进了美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方式
美国商业银行最初对所发放的贷款也是只有持有到期这一模式,其信用风险管理是被动的单一模式。上个世纪80年代拉美爆发金融危机后,美国商业银行尝试对信用风险进行转移,贷款转让使银行有了较好的技术和手段将具有某种共性的贷款转让出去,保持了与老客户的持续合作关系,也防止了信用风险的过度集中,并可以获得部分转让收益。当前美国商业银行以贷款转让、资产证券化为主要内容的风险管理技术较为完善,能够运用创新金融工具来对银行信用风险进行积极主动的管理。贷款转让业务大大改善了美国银行业的收入结构,各商业银行积极参与贷款转让活动,并成立了从事贷款转让业务的专门部门或机构,从贷款转让业务及资产证券化业务中获取收益,成为美国银行非利息收入的重要部分。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不少人误认是资产证券化制造了巨大的金融风险。其实引发这场金融危机的关键不在证券化,而在于证券化背后的贷款,因为次级贷款的大量发放导致了金融体系承担的信用风险总量显著增加,而次级贷款证券化又导致这些信用风险由信贷领域转移到资本市场。美国次贷危机后大部分金融创新产品受到重创,贷款转让业务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势头。其原因是:贷款转让业务是资产证券化的前端产品,只是将风险在不同的金融机构间重新配置,并没有放大信用风险总量或产生新的信用风险。
3.德意志银行发展贷款转让业务的经验
德意志银行是世界上先进银行,其特色是通过先进风险管理技术创新,大力发展贷款转让业务及资产证券化业务,从而实现本行信用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贷款业务部门在成功营销并发放贷款后,即将存量贷款以某种方式确定的内部价格转卖给贷款管理部门,后者的主要业务是运用贷款转让、资产证券化及信用衍生产品等工具对本行所持有的存量贷款进行风险管理与经营。在考虑风险资本占用、信用风险集中情况、风险与收益匹配情况等因素对存量贷款进行综合运用。这一经营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信贷管理模式,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通过贷款组合管理工具降低了信用风险集中程度,提供了新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收入来源渠道。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