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书·艺文志》的结构体系
《汉书·艺文志》是据刘歆《七略》增补、删削而成的。西汉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奉诏领校秘书,整理群籍。他们不仅编校图书,而且还给图书分类编目,首创图书分类目录。在校理工作中,刘向汇集众书序录而成《别录》,刘歆将所校之书分类编排而成《七略》。
《七略》共把图书分为六类,每一类为一略。即《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和《方技略》。另有《辑略》一篇群书,合称《七略》。六略之下又分种,即大类之下分小类,其中《六艺略》分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九种;《诸子略》分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种;《诗赋略》分屈原赋贾赋、孙卿赋、杂赋、歌诗五种;兵书略分兵权谋、兵形势、阴阳、兵技巧四种;数术略分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种;方技略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种。总计三十八种。每种之下再分列书名、篇数、作者等内容,并作概略的介绍说明。班固将《七略》“删其要,以备篇籍”,改编为《汉书·艺文志》。沿用了《七略》的六分法,把天下图书分为:(1)六艺略,著录易、诗、书、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九类图书,这些都是儒家经典或与儒家经典有关的著作,它们被安排在最突出的位置,单独为一略,体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儒家经典在政治上学术上的指导作用;(2)诸子略,著录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著作,西汉去古未远诸子书保存颇多,而西汉后期虽尊儒学,但对诸家学说基本上还是兼收并蓄的,不像后世那样极端,所以诸子列第二大类;(3)诗赋略,著录了辞、赋、歌诗等五类文学作品;(4)兵书略,著录了兵权谋、兵形势、阴阳、兵技巧四类军事文献,包括了战略思想、战术技巧各个方面;(5)数术略,著录了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类图书,这里既有天文历法数学物理方面的科学知识,也有荒诞不经的迷信,如占卜吉凶、相宅看风水之类的名堂;(6)方技略,著录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著作,大体上是医学科学及方士巫术两方面的杂拌。以上六略三十八类,共著录了当时可以看到的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图书。
二、《汉书·艺文志》对目录学的贡献
《汉书·艺文志》作为最早的史志目录的开山意义暂且不论,就其对《七略》的删取成章这一活动,就为中国古典目录学作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
(一)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保存了刘歆《七略》的基本内容,为研究先秦史学、哲学、政治、经济、文学保留了可贵的资料;保存了先秦书籍名称、学术流派渊源以及较完备的类例体系,使最早的中国古典目录学《七略》的价值通过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得以体现。从主观上来说,班固并没有使《汉志》取代《七略》的意思,他写《汉志》完全是从《汉志》自身的体系着眼的,由于《七略》在唐末的失传,后人只能从《汉志》了解刘歆的《七略》和先秦学术了。所以,《汉书》除史志目录的价值外,还附载了《七略》的价值,成为目录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
(二)班固对《七略》删取调整之后,使《汉志》在条目安排、体系结构上更加科学合理。班固撤并《辑略》入序文,使《汉志》比《七略》内容更集中,针对性更强,更体现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特点。利用“入”、“出”、“省”三种体例对《七略》的调整,并收入当时的三家,省除了重复作品,使《汉志》不仅更符合当时的学术状况,而且较《七略》更具条理性,分类标准更统一。
(三)《汉志》中的“依托”体例是班固的创造,对后世目录学有深远的影响。说明《汉志》在类例上并非完全因袭《七略》。后世的目录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辨伪,这是从班固这里延续下来的。可见《汉志》“依托”体例对后世目录学的影响。
三、《汉书·艺文志》的创新
(一)对目录类型的创新
东汉之前我国已有一书目录、专科目录和宫廷藏书总目,而作为历史著作组成部分的史志目录则为班固所首创。在《汉书·艺文志》的影响下,以后诸家正史多撰有艺文志或经籍志,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等,形成了我国目录群体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流派。除正史艺文志外,还出现了通史艺文志、国史艺文志、补正史艺文志等。
(二)体例的创新
1、《汉书·艺文志》虽然因袭《七略》的分类,但是并未完全照搬其体例,而是根据史书体例的实际情况,予以变通,将“辑略”删去,其总序置于六略之前,其大、小序,列于六略及三十八种之后,和各类图书归附在一起,相互维系,不仅使《汉书·艺文志》的体例和史书做到统一,也使书目更加条理清晰。
2、《汉书》沿袭《史记》的体例,并有所创新。《汉书·艺文志》在编纂体例方面,《汉书》继承而又发展《史记》的编纂形式,使纪传体成为一种更加完备的编纂体例。例如,《史记》虽然立了《吕后本纪》,但却用惠帝纪年,《汉书》补立《惠帝纪》,解决《史记》在体例上的混乱;对于年月的记载也比《史记》详细和明确。再者,《汉书》新创立的四种志,对于西汉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文化的记载,比《史记》更加完备,从而提高了《汉书》的史料价值。对于传记的编排,《汉书》基本上按时间先后为序,体例上也比《史记》整齐划一。在纪部分,《汉书》不称“本纪”,而改称为“纪”(如《高帝纪》),在《史记》的基础上,《汉书》增立《惠帝纪》,以补《史记》的缺略;在《武帝纪》之后,又续写了昭、宣、元、成、哀、平等6篇帝纪。《汉书》取消了《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将项羽的事迹移入列传,立了《陈胜项籍传》。而王莽称帝十余年,《汉书》并未立纪,而将他归入列传,立了《王莽传》。在表的部分,《汉书》立了8种表,其中6种王侯表里根据《史记》有关各表制成的,主要记载汉代的人物事迹。只有《古今人表》和《百官公卿表》,是《汉书》新增设的两种表。《古今人表》名为“古今”,却只记载古代至楚汉之际的历史人物,共分为九等,后人因此而指责它不合断代之体。八表之中,最受后人推崇的是《百官公卿表》。此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文字记述秦汉职官设置年代、职权范围、俸禄数量和官职演变等内容;第二部分列出各种职官的表格,记录职官的升降迁免,较完整地介绍了汉代的官制情况。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