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姚方言的“捉”字及其相关句式(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吕昱雯 肖萍 发表于:2012-03-29 09:53  点击:
【关健词】余姚方言介词捉语法化
蒋冀聘(1997)指出:当两个动词短语连用,语义重心落在第二个动词上,则第一个动词的词义有可能虚化,虚化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词类发生变化,这就是所谓语法化。如: (7)不敢复近思旷傍,伊便能捉杖打人,不易。

  蒋冀聘(1997)指出:“当两个动词短语连用,语义重心落在第二个动词上,则第一个动词的词义有可能虚化,虚化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词类发生变化,这就是所谓语法化”。如:
  (7)不敢复近思旷傍,伊便能捉杖打人,不易。(《世说新语》)
  这是一个有争议的例子。马贝加(2002)认为这是“捉”作为表示工具义的介词使用的最早用例,出现于六朝时期,认为“捉”由“握、持”义的动词虚化而来。⑤蒋冀聘(2003)认为“捉杖”不是“打人”的方式,语义重心不落在“打”上,认为“捉”“打”表示动词连续关系,先“捉杖”后“打人”,语义无轻重,“捉”未虚化。并举例说,在“上险捉藤攀”中,“捉藤”是“攀”的方式,“捉”字虚化,成了介词。
  四、“捉2”在汉语方言中的种种表现
  关于介词“捉”的意义和用法,《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均未提及,赣语吴城方言中有所表现,此外,还有几篇论文讨论过这一问题,下面举例说明。
  (一)赣语
  鄱阳湖区吴城方言作为介词的“捉”有两种用法。第一种是引进动作处置的对象,相当于“把、拿、对”。主要用于“捉+N受事+V”格式。例如:渠捉老王个手咬之一口他对着老王的手咬了一口|渠捉我锻之一餐他把我骂了一顿|看染捉我郎个办看你把我怎么处置|莫动不动就捉人家开刀不要动辄拿别人下手|染就只晓得捉我出气你只知道拿我发泄心中的怨恨|屋里老鼠多死之,俺人硬是捉渠无整家里老鼠很多,我们实在拿它没办法。第二种是引进动作的施事对象,相当于“让、使”。主要用于“捉+N施事+V”格式(其中N是人称代词或指人的名词,V是表示消极意味的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例如:尔莫捉我为难你不要让我为难|箇场事有滴子捉渠夹颈这件事有点儿使他处于两难境地,无所适从|改回又要捉尔吃亏这次又要让你吃亏|渠是隻好善懦个人,俺人不要老是捉人家上当他是个很善良的人,我们不应该总是让他吃亏。 (二)江淮官话
  安庆方言的“捉”用作介词,表示处置:例如:大华昨个捉他老婆骂了一顿|你有本事和他吵,不要捉人家出气。
  (三)湘语
  湖南宁乡偕乐桥话的“捉”用作介词,也表示处置。“捉”后常附助词“哒”。例如:捉哒沙发上的衣服折好把沙发上的衣服叠好|他捉哒电脑搞烂哒他把电脑弄坏了|捉哒那条街都寻到哒也冒看见么子花店把那条街都找遍了也没看见什么花店|看电影捉哒眼睛都看近哒看电影把眼睛看近视了。
  湖南益阳方言“捉哒”相当于普通话的“把”,是处置式的标志,主要用法有二:其一是表示一种已然的事实,是一种完成态,常常是对一种出乎意料的情况或一种不好的事情进行描述。例如:猫捉哒鱼吃咖哒|我捉哒墨水瓶子打翻哒|他妈妈捉哒他骂咖一餐|牛捉哒禾吃咖哒。其二是表示将要发生的事情,常用于一个句子的后一部分,表示人的主观意识,多用于大人对小孩的呵斥。例如:你再不听话,捉哒你把咖你要再不听话,就将你送给别人|你再哭,捉哒你打一餐死的。
  五、结语
  通过以上纵横比较,我们发现无论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方言,“捉”字作为介词多是用作处置式的标志。相比较而言,余姚方言的处置句“捉”字用例很少,上述两例“渠~老人出气|侬~渠一眼也没办法”中的“捉”表示引进动作处置的对象,也可译作“对”。余姚方言处置句的陈述语气可用“把”字,例如:我呒没把衣裳驮仔来我没有把衣服取回来|渠力道大,会把我一把抓起来他能够把我一把抓起来。但给人的感觉“比较文气”,估计是受了北方官话的影响。祈使语气、疑问语气中的“把”字常常省略。例如:侬门关好你把门关上|噎本书驮起来把这本书收起来|衣裳汏清爽把衣裳洗干净|侬送仔渠去勿啦你把他送去不(送去)?
  我们认为,“[tsəʔ5]”是“[tsoʔ5]”语法化的结果,余姚方言读作“[tsəʔ5]”的介词是“捉”。理由如下:从意义上来说,作为动词的“捉[tsoʔ5]”可以表达“给与”的意义,比如:捉侬给你。作为介词的“[tsəʔ5]”,也经常表达“给予”义,比如:捉侬吃给你吃。词汇意义有虚化趋势。这与普通话的“在”兼属动词和介词属于同类的情形。从语音上来说,[tsəʔ5]”韵母央化,是“[tsoʔ5]”的弱化形式。
  徐宇红(2007)认为,作为介词使用的“捉”字及其相关句式在吴方言中已经消失。赵元任先生说“言有易,言无难”,指的是在没有深入调查研究前,不要轻易下结论说某地没有某语言事实,余姚方言的“捉”字及其相关句式就印证了这句话。
  
  (本文为宁波大学SRIP项目“浙东宁波方言比较研究[编号:20110503]”;宁波大学科研基金“余姚方言研究”学科项目[编号:xkw11034。)
  
  注释:
  ①据宁波大学教师阮咏梅告知,在温岭方言中,“捉”“抲”都是动词,表示“抓”的意思。
  ②在余姚方言中,名词性宾语常常提前,作为话题出现,“~勒一只小狗。”也可说成“小狗~勒一只来。”
  ③据王福堂先生书面告知,绍兴方言也具有“捉2”的上述用法。
  ④宁波方言的“拨”字句不仅表示被动,还可以表给与和处置。
  ⑤马贝加认为,“捉”字用为表示处置者的介词,唐代始见,例如:几许难部宰,捉此用为心。(王梵志《慎事罪不生》)
  参考文献:
  [1]蒋冀聘,吴福祥.近代汉语纲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马贝加.近代汉语介词[M].北京:中华书局,2002.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