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艺术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张婷婷 发表于:2012-07-10 14:28  点击:
【关健词】大学生艺术团;思想政治教育;感兴;感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向主体间性范式调整和改变,通过主导和引导大学生艺术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可以强化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大学生艺术活动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主旨和主题,可以与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方式相辅相成,以其

如果说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专业技能教育是为大学生走上社会能够谋生“成事”的教育,那么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和美育则是为大学生将来能够健康生活的“成人”教育。“成事”的专业技能教育主要通过规范性的反复训练实现,而“成人”教育则需要让大学生能够切身感知和感悟,在感知和感悟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提升生活的审美情趣。为此,各类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都十分重视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在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中,大学生艺术团是一个独特的学生社团,这个社团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艺术团在这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已经受到学界的关注和挖掘,但大学生艺术团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尚未受到学界和思想政治教育界应有的重视,值得我们进行探索和发掘。
  一、大学生艺术团的性质与职能
  作为大学生文体活动组织,大学生艺术团的成立是贯彻和落实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教育部在“规划”中
  明确提出:“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迫切任务。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大学生艺术团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平台,是由不同专业的有文艺特长和热爱文艺的同学组成的,并在各高校团组织的指导下开展活动的学生社团组织。
  大学生艺术团开展的日常活动主要是定期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迎新生晚会、送毕业生晚会、元旦或重大庆典的文艺活动,以及文艺进社区演出等文艺活动。这些艺术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融洽了不同专业和院系学生的关系,有助于来自不同地域和专业的大学生相互交流,为校园文化氛围及和谐校园的建构提供了平台和基础。大学生艺术团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同时,既提升了大学生艺术团成员自身的文艺和文化素养,施展了自己的艺术才华,也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认识。
  由于大学生艺术团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它在满足大学生追求时尚、流行文化需求的同时,也有助于教育者有意识地抵制那些来自社会上的缺乏深度、追求媚俗甚至是“恶
  搞性”的低俗文化的影响和侵入。为配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共青团中央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其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说来,大学生艺术团的指导者在进行文艺活动选择时,总是要选择那些以中华传统主流文化为价值取向的通俗流行文化和前卫文化而不会丧失政治原则,将那些低俗文化安排到大学生艺术活动之中的,这就在充分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和文化兴趣的同时,有意识地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水平。
  二、高校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
  主要模式及其缺陷
  教育界一般把对大学生进行的知识教育看成是“智育”,思想品德教育看成是“德育”,身体体能训练看成是“体育”,而把艺术教育看成是“美育”,即所谓的德、智、体、美。这种划分虽然有利于人们认识不同科目教育的主旨和职能,但也容易造成人们的误解,似乎在“美育”中就不存在德育和智育的问题。从真、善、美的关系看,真是基础,善是过程,美才是目的所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只有达到了审美的层次,才能真正实现所有创造活动的目的。同样的道理,艺术教育活动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应该具有高屋建瓴的地位和功能。这一点学界不会有异议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发挥艺术教育这种功能和作用。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如何发挥大学生艺术团在其中的作用,首先要找到现在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高校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模式而言,其一是“主体—客体”模式,其二是“主体—客体—主体”模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遵循“主体—客体”模式,教育者把受教育者看成是没有主观能动性的客体,是需要被改造的对象、被“灌输”思想的对象,“单子式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看做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塑造、征服,是主体与客体间的活动,这样就把受教育者客体化、物化、非人化。”[1]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挥,形成了一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的教育教学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强制性灌输。有人甚至认为,“灌输教育实际是一种强化手段,它的特点就是‘灌’,没有这种积极主动带有强迫性质的‘灌’,我们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出现缺项、缺法、缺力,就会陷于被动,就会出现不良思想倾向的蔓延。”[2]这种“我讲你听、我打你通、我说你服”的单向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和自身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本质上并不是知识教育,而是“塑人”和“成人”的教育,需要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心体悟才能发挥作用。
  看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缺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正在探索“主体—客体—主体”模式,这种模式强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采取“平等、互动”原则,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不再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支配与被支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是要建立交往与互动的关系。这种互动关系需要受教育者在认同教育者的教育理念、社会信仰、价值规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进行接受、内化和践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模式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很大进步,但同样存在缺陷,因为思想的变化,不仅是一个理性的理解过程,还有情感的认同和倾向的非理性成分。这种非理性成分不是课堂上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充分的“说理”就能实现的,它需要非理性的艺术的熏陶和美育的感化。 三、大学生艺术团在高校思想政治(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