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经》譬喻故事源流初探(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卓迎燕 发表于:2012-04-05 10:28  点击:
【关健词】生经;譬喻;流变
《生经》佛说譬喻经⑧条: 昔有一国,居近大海,时王名萨和达。以慈治国,视民如子。国有大灾,三年不雨。人民饥饿。举国皆往,乃解取食。得免饥困,国遂还复。丰熟如故告诸比丘,尔时鱼者我身是也,尔时食我肉者。

  《生经》“佛说譬喻经”⑧条:
  昔有一国,居近大海,时王名萨和达。以慈治国,视民如子。国有大灾,三年不雨。人民饥饿。……举国皆往,乃解取食。得免饥困,国遂还复。丰熟如故告诸比丘,尔时鱼者我身是也,尔时食我肉者。
  故事大致是说国王在饥荒之年化身大鱼以身饲民。
  1.宋代洪迈《夷坚志》甲志卷第七有《海大鱼》⑨:
 

 漳州漳浦县敦照盐场在海旁,将官陈敏至其处,从渔师买鲨鱼作线。得一鱼,长二丈余,重数千斤。剖及腹,一人俨然横其间,皮肤如生,盖新为所吞也。又绍兴十八年,有海鳅乘潮入港,潮落,不能去,卧港中。水深丈五尺,人以长梯架巨舟登其背,犹有丈余。时岁饥,乡人争来剖肉。是日所取,无虑数百担,鳅元不动,次日,有剜其目者,方觉痛,转侧水中,旁舟皆覆,幸无所失亡。取约,旬日方尽,赖以济者甚众,其脊骨皆中米舀用。
  这个故事与《生经》酷像,都是写大鱼在饥荒之年用自己的身体供人们充饥,帮百姓度过饥荒,只不过佛经中加上了菩萨自愿献身普渡众灾民的奉献精神,而到了宋代则淡化了这一层思想,只是作为奇闻异事,采摘进作品。应是文人直接取材于佛经故事所作。
  2.《夷坚志》支戊卷“海盐巨鳅”⑩条:
  绍兴二十年(1150),四月的一天早上,秀州海盐县的渔民看见海上游来一只像大船一样的巨鳅,巨鳅被困在沙滩上,百姓拿来梯子架在鳅背上割肉运到州府去卖,县里的长官把巨鳅的头骨取回来,作屋梁,把脊椎骨作搗米用的臼。
  3.《夷坚志》支丁卷“海口镇鳜鱼”B11条:
  汪茂通做福州福清海镇的税监。一天晚上渡口的小吏报告说有一艘海船,从渡口经过,所载的货物只有一尾鳜鱼。船主急着要赶到市场,不能留下,乞求渡口的官员放行。汪茂通就对小吏说:“收完税后,把鱼头给我买回来。”小吏说:“鱼头太大,恐怕没有地方可放。”就让小吏买两颊腮边的肉,小吏仍说太大。最后只买了一边颊上的肉,过了一会儿,四个兵卒背着、扛着,搬了进来。共重七十八斤,汪茂通全家痛吃一场,又用剩下的做成干鱼肉送给县里的同僚。大略地计算一下,这尾鳜鱼大约有几千斤重。
  这条鳜鱼故事故事亦是以夸张手法写鳜鱼之巨大,但跟《生经》对大鱼的描写手法上有了改变,由正面描写变成侧面烘托,虽未让人直接目睹鳜鱼之巨大,却通过小吏的几次汇报,使读者感受出鳜鱼的体型之巨,仅是一边鳃颊上的肉就有七八十斤,鳜鱼整体之大自是可想而知,故事结尾交代大略估算这尾鱼应有几千斤重。
  4.冯梦龙《古今谭概》非族部“海大鱼”条曰:
  宋高宗绍兴间,漳浦海场有鱼高数丈。割其肉数百车。至剜目,乃觉,转鬣而旁舰皆覆。近时刘参戎炳文过海洋,于乱礁上见一巨鱼横沙际。数百人持斧,移时仅开一肋。肉不甚美。肉中刺骨亦长丈余。刘携数根归以示人。想皆此类耳。
  5.冯梦龙《古今谭概》非族部“海大鱼”条曰:
  南海人尝从城上望见海中推出黑山一座,高数千尺。相去数千里,便知为大鱼亦。此鱼偶困而失水,蜿蜒岛上。居人数百,咸来分割其脂为膏,经月不尽。又有贪取鱼目为灯相与攀援腾踏而上。其目大可数石,计无能取,失足溺死于中者同时七人,乃止。
  上面《古今谭概》中两则故事系冯梦龙袭用洪迈《夷坚志》所作,其与《生经》相似之处自是不必细述。
  蒋述卓先生在《志怪小说与佛教故事》一文中指出,《幽冥录》“桓冲镇江陵”条“牛跪求救”源出《生经》“佛说负为牛者经”B12条:
  入城分卫。时远方民。将一大牛。肥盛有力。卖与此城中人。城中人买以出之。欲以杀之。在城门中。与佛相遇。……牛径前往趣佛。屈前两脚。而呜佛足。泪出交横。口自演言。唯然世尊。加以大哀。救济危厄。令脱此难。……佛告牛主。佛为卿行分卫倍偿。……释梵四王。积累金宝。满两牛皮。尔乃各罢。
  故事说一牛在将要被杀之际,于城门下遇到佛,便跪在佛前,“泪出交横”,乞求佛救它不死。佛花重金买下此牛,使其免于被杀。
  《生经》翻译之后,中土出现众多与之相类似的故事,与此简而举之。
  1.南朝刘义庆《幽明录》《桓冲镇江陵》,原文如下:
  桓冲镇江陵,正会夕。当烹牛,牛忽熟视帐下都督甚久,目中泪下。都督呪之曰:“汝若能向我跪者,当啓活也。”牛应声而拜,众甚异之。都督复谓曰:“汝若须活,遍拜众人者真往。”牛涕殒如雨,遂拜不止。值冲醉,不得啓。遂杀牛;冲醉止,得啓,冲闻之叹息,都督痛加鞭罚。
  故事虽然改变了一些,但是《生经》故事中所有的基本情节,像“牛将被杀”、“跪在人的面前”、“泪下如雨”等情节《桓冲镇江陵》里都有,很可能是出自同源。
  2.宋代洪迈《夷坚志》支戊卷第四《黄池牛》B13,故事大意为:
  黄池镇隶属于太平州,它的东面就是宣城县边界,这方圆十里之间有人聚集居住,都是无赖恶子和那些宗族的不孝之逆子云集之地。杀牛杀狗,酿私酒,铸假钱,造假币,凡是违反禁例伤天害理之事无所不有。王元卿和他的表兄盛杲,两人同到宁国府去,经过这个地方,见野园里绑着五头水牛,其中一头牛看见两人来,弯起双踢跪在地上,就像哭诉一样。王元卿派人查找主人,得知这头牛第二天将被杀掉,便高价买下该牛放在附近的村庄里养着。
  此故事与《幽明录》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选取将要被杀之牛流泪跪在人的面前乞求免于一死,区别在于结局迥然相反,《幽明录》中的牛跪遍众人,“涕殒如雨,遂拜不止”,仍然难免一死;到了宋代的《夷坚志》,故事中牛的结局有了改变,最终被两位贵人救下放生,虽为民间传奇逸闻,却能反应出民间百姓善良的本性,希望众生皆能获得圆满结局的美好愿望,其源自《生经》浸染当确凿无误。
  另外《生经》“佛说鳖猕猴经”条被唐代作家张读改写成一篇讽刺小说《求人心遇猴僧》,收入《宣室志》。
  《生经》“佛说堕珠著海中经”B14讲述的是佛见国人贫穷,为了救济苍生,率领五百贾客舍生忘死,入海求宝,返回岸边时,海中龙神施法使宝珠坠入大海。佛和五百商人,乃以器皿盛水欲取珠出,矢志不缀。龙王惧怕,还其珠,放之回国。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