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与拿来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在福祉教育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足以给我国的福祉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根据我国的国情、民情,现行法律法令制度,道德观念、文化传统,利于传统而不囿于传统,顺应现实又不受制于现实,取长补短,确立适合我国实际的福祉人才培养体系,是构筑福祉国家,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日本福祉教育体系比较完善,培养层次涵盖专科、本科、研究生,课程设计科学,专业内容详实,技术技能实用,就业指向明确。正规学校教育之外,还设有面向社会人的福祉资格考试。有志者可以学习相关的福祉知识,通过国家举行的考试,获得从事福祉工作的资格。政府在立法保障全体国民的福祉权利之外,为了保障弱势群体或者需要扶助、救济的国民的福祉权利,还专门制定了福祉相关法律,如儿童福祉法、老人福祉法、残疾人福祉法、精神疾病者福祉法等。
中国幅员辽阔,社会、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发展存在很大不平衡,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内陆与沿海之间“大尺度”的差异以及相同地区区位不平衡的小范围差异都非常明显,比如江苏省的苏南与苏北。城乡一体化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更应当体现在社会文化、福祉保障等众多方面,农村城市化进程应当是农村人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享受和城市人同质的生活,而不应当仅仅注重农村人口进城的数量。随着电视、现代通讯、网络系统的快速发展,信息的普及和资讯的同步发展,地域上的距离已经不能阻隔思想和信息的交流,信息一体化时代已经到来,只有全面地实现社会福利无差别化,才能够达到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福祉人才的需求状况,本着科学的态度,对福祉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究,是造福民生的问题。在有条件和基本符合条件的各类学校,设立福祉教育相关专业,研究确定专业课程,如社会福祉基础理论、社会福祉援助技术、社会保障学、老人福祉论、残疾人福祉论、心理学、护理概论等,培养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福祉人才。依据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的福祉专业人才培养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培养福祉事业发展所需人才。
福祉教育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体系,更谈不上规模。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步的教育发展,尤其是社会福祉教育的发展,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价值体现。确立并发展福祉教育,培养福祉专门人才对于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为实现福祉社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对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培养福祉事业发展急需的福祉人才,已经迫在眉睫。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迎来了大众化时代,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学科门类齐全,专业众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专业也在不断调整完善。福祉教育在国外已经有了相当长的时间,日本专门的福祉大学已经开办了几十年,为社会培养了众多的专门人才,对于日本的社会福利和福利保障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还没有专门的福祉专业,对于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是不相适应的,关注民生,重视提高人民福祉,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有专门的人才。培养既要懂得党和国家的政策,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又要具有专门知识和能力,做好具体的福祉工作的人才。相信通过福祉专业的设置和福祉人才的培养,我国的福祉事业会有一个新的突破,民众福祉水平将不断提高,福祉国家的进程将迅速加快,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会不断提升,实现和谐的民生化的社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梁军.2000年以来日本经济走势与原因分析[J],日本学刊,2005年(3)。
[2][美]S.塞尔夫等.日本的教育与长期发展[J],[美]亚洲经济学杂志,2003(4)。
[3]江瑞平.日本经济持续回升[J].光明日报,第12版,2006年3月27日。
[4]日本文部科学省网站 http://www.mext.go.jp,2009年12月16日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p.10)
(作者介绍:姜丽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比较高等教育、日本高等教育研究;刘慧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日本新泻大学大学院硕士,主要从事比较高等教育、比较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