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引导信息传播 培育理性公民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实现公民自治的基本前提是与之相适应的具备现代科学素养的理性公民。近年来随着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人们对主流渠道尤其是通过组织的信息传播的关注度逐渐减弱,
(二)引导信息传播 培育理性公民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实现公民自治的基本前提是与之相适应的具备现代科学素养的理性公民。近年来随着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人们对主流渠道尤其是通过组织的信息传播的关注度逐渐减弱,而越来越青睐更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由自我掌控的“小众”媒体、自发群体。尤其是通过创建网站、发布博文和微博、组织论坛,人们汇集同仁、交流信息、宣泄情绪……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无限的网络空间根据自己的需要做事,都可以对社会管理发表任何见解。互联网这种开放的虚拟空间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现实生活,也成为社会管理不容忽视的力量。正如有学者所言: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有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从公众“不说话”到“要说话”,这是一个进步,但如何“说话”是大有讲究的。我们不一概否定一些群众性的群体事件所具有的一定的合理因素与正面意义,特别是对于官僚主义、腐败行为还是有相当的震撼力。但从整个社会的层面来看,这样的行为得不偿失,付出的社会成本、社会代价太大[9]——公众参与期待成熟,在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的同时,公众与官员社会科学素养同步提升,是社会管理创新成败和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
社会科学素养包括政治素养、法律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媒介素养,以及与其相联系的自由平等的政治观念、社会参与的权利意识、社会规范的行为习惯和参与技能,等等。而这些作为公民的基本素养的提升,靠正规的学校教育远不能满足,更多的是依托广泛的社会科学普及,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针对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培育,使公众有能力担负起社会管理的责任。这其中社会科学普及的重要功能是引导信息传播,让社会主流的声音为公众所了解,为公众提供解释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和分析社会现象的思想方法,理智地面对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清醒地履行社会监督义务,减少社会参与行为的盲目性。当社会奋斗目标为公众认同、社会价值观为公众信守、社会现实状态为公众接受时,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才有可能达到。
(三)搭建学习平台 推动自我教育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人本管理是现代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社会问题的预测与解决、社会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需求,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公众自我管理的热情,是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事业进步的起点和归宿。如前所述,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对日益更新的海量知识信息,就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而言,不可能面面俱到都给予公众具体的传授和指导,一个重要任务是为公众学习、掌握和运用社会科学知识搭建平台。一是搭建信息平台,全面用好各类传媒,把社会科学的基本常识、社会发展中倾向性问题、新的理念和专家学者研究的各类成果通过多种渠道传递出去,充分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让民众自己选择;二是搭建活动平台,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实践活动等,为民众创造学习、参与、分享、展示的条件和氛围,促进大家思考问题、践行研究成果,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达到科学理念的升华;三是搭建互助平台,倡导和鼓励关注共同问题、相同个人特质的民众,建小组、结对子,互帮互助,在探寻中共同学习,自行解决对社会的认识的问题。同时对他们的活动加以引导、提供方便。激发公众自身的教育潜能,推动公众自我教育、相互学习、学会求知,是学习型社会所倡导基本理念,也是公众提高社会科学素养、理性参与社会科学管理的源头活水。
(四)依托社会组织 提升专业水平
社会科学普及是一项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具有长期效益的事业,有效的组织载体对于保障科普任务的实施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的民间组织中,社会科学学会、协会、研究会、民间研究机构等学术社团得到了长足发展,聚集了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部门的有识之士。社会管理创新战略任务的提出,不仅赋予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新任务,也为民间学术团体充分发挥其固有的职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毕竟,社会管理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从社会管理依托的理论背景来看,作为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等诸多领域,需要多学科的理论做支撑。就社会科学普及而言,需要以社会组织专业化的社会科学研究为基础。因此,一方面社会组织自身需要既有研究基础又具备较强的传播能力和人格影响力的科普专门人才,这是社会科学大众化、社会化、经常化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需要政府有针对性地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通过建立项目招标、政府购买服务、专项资金投入等规范化机制,使社会组织在为社会服务中实现良性运转,以解决资金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社会组织力和公信力弱等问题,促进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其价值的最大化。这样,才能承担社会管理创新中社会科学普及的重任,保障社会管理创新的整体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www.gov.cn/test/2011-03/16/content_1825941.htm.
[2] 王莉丽. 美国思想库发展历程及面临挑战[J].红旗文稿,2009,(8).
[3] 马凯.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J].求是,2010,(20).
[4]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6/66691/4494623.html.
[5] 李培林.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改革的新任务[N].人民日报,2011-02-18.
[6]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2/19/c_121100198.htm.
[7] 许健.完善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6).
[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107/t20110719_22132.html.
[9] 辛鸣. 社会管理创新:中国新“赶考”[J].南风窗,2011,(8).
Soci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Fundamental Project of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Guan Ying
Abstract: Soci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s the intrinsic demand of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However, the problems of old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largely reflect the lack of scientific quality from officials to the public, which is the recessive disorder of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needs the support of soci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