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环境相协调 我国的经济转轨是渐进性的,经济改革还远没有全部完成,在改革进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进一步的改革仍然对微观经营机制、资源配置制度和宏观政策环境提出要求。 3.1实行比较优势
三、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环境相协调
我国的经济转轨是渐进性的,经济改革还远没有全部完成,在改革进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进一步的改革仍然对微观经营机制、资源配置制度和宏观政策环境提出要求。
3.1实行比较优势战略
中国对传统三位一体经济体制的改革并没有使比较优势战略完全发挥出来,虽然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已成为历史名词,但中国并没有根本放弃资金密集型产业优先发展的超越战略。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尤其当面临重大就业和环境压力时,经济体制改革必然要回到经济发展战略上来,实行比较优势战略不仅是改革的最终目标,也对改善环境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从中国的发展阶段看,劳动力丰富仍然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资源禀赋特征。按这一比较优势中国应该大力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优先发展战略不仅可以解决就业和增长问题也可以解决环境问题,因为劳动密集型比资金密集型有较少的污染,且资金密集型大都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污染行为更为严重。因此劳动密集型比较优势战略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今后应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加以扶持。
3.2实行非物质化的经济策略
非物质化是以人类劳动替代从环境提取的化石燃料和物质。削减经济过程中投入的物质和能源是削减超过环境吸收能力的废弃物和污染的有效途径,因此非物质化策略也是最有效和可行的长期绿色策略。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是必然的,但现行的发展模式确实不可取的。因此可持续的经济必然大大缩减第二产业的比例,以服务为基础。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财经蓝皮书》指出,中国服务业目前吸纳就业人口不及全部就业人口的三分之一,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第三产业)将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远多于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高等收入国家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也是第二产业的2到3倍。由此可见,我国实行非物质化的经济策略有很大的空间。
3.3明确资源环境价值
作为保持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低成本的条件,以及担心上游产品价格上升会导致通货膨胀等原因,我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原料低价、资源无价”的价格扭曲现象。如我国石油、天然气的费率远远低于美国的和澳大利亚。资源环境价格扭曲导致了资源无偿占有、掠夺性开发和浪费使用,以致造成资源损耗过快、环境恶化加剧。基于资源环境无价的产品定价方法,没有包括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也没有包括使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代价,价格构成不完全,造成价格体系的扭曲。合理的资源价格应包括资源的开发、环境影响和反映资源性三方面的成本。科学确定资源价格,从短期看将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成本,但从长远看,这是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的根本性措施,符合社会公平原则。
3.4严格实行产业准入政策
要严格实行产业政策,特别是基础设施和企业的准入制度。那些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企业和基础设施,达不到治理条件的,一律不能再上。制定严格的污染行业的准入条件,准入条件由国家发改委制定。新建和扩建项目必须符合准入条件,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报送省级以上环保部门审批,报国家环境总局备案。项目上马后出现环境问题负责审批的环保部门应负担责任。现有企业也要通过技术改造达到环保、能耗、资源消耗、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准入条件。达不到准入条件的,地方人民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依法决定撤消或者责令关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责令其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
3.5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集约型之路
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实现由“三高一低”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向“三低一高”,即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转变。我国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由于体制原因造成的,要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从体制入手。一是加快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进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二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的最大障碍在于政府职能存在“错位”、“缺位”的问题,应积极推进政府从全能型政府、管制型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转换,把政府职能转到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的道路上,创造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环境。三是加强物耗、环境方面的规制建设。由于我国在物耗、环境方面的规制不严,使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给其他经济主体造成的负外部效应很少被算入生产成本,大大刺激了企业的粗放型生产行为。一套完善的规制体系有利于一国经济的集约化发展。四是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水平,努力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投入驱动型经济增长向技术进步型经济增长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李树.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与我国的政策措施[J].宏观经济研究,2005(5):38-41
[2]刘哲培等.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21世纪议程[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12-14
[3]曲格平.中国环境问题及对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90-94
[4]王维国.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财经济出版社,2000:213-215
[5]巴里.菲尔德等,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06年:328—335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