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国际企业经营战略的比较研究及启示(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赵芳 发表于:2012-03-19 23:03  点击:
【关健词】国际企业;战略比较;美、德;启示
在市场信息渠道的建设中,美国国际企业大量投资,企业市场调研队伍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专门从事市场调研工作的人员,还会聘请国内外有关人士充当其市场调研员,使自己的市场调研活动渗透到世界各个重要的信息源头

   在市场信息渠道的建设中,美国国际企业大量投资,企业市场调研队伍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专门从事市场调研工作的人员,还会聘请国内外有关人士充当其市场调研员,使自己的市场调研活动渗透到世界各个重要的信息源头。通过此类市场调研确定企业的目标市场,再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开发产品、开展促销和提供售后服务,是美国国际企业的成功经验之一。
   德国国际企业为了使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保持较强的竞争力,所制定的市场战略主要侧重于以非价格优势赢得市场。把握市场动态,及时推出适销对路、优质高档的产品,建立稳定可靠的维修服务网点,以信誉赢得顾客,已经成为德国成功企业的信条。其次,德国国际企业不断尝试通过采用高科技手段缩小与美国竞争对手间的营销差距。比如大众公司积极开展与汽车消费贷款相关的服务业务以促进大众汽车的全球销售。大众的金融服务公司与大众经销商在全球联网。当客户选中一辆车后,他就会同时获得一份可供选择的购车方案并可自主和经销商在电脑打印出来的合同上签约。大众金融服务公司可以在几秒钟内就通过电脑做出批示。而尽管在电子商务方面美国国际企业还处于领先地位,德国也不甘落后。大众戴勒姆-克莱斯勒、西门子等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以不断降低营销成本和增加市场收益。
5. 人力资源战略比较。首先从人才的招聘和解雇来看,美、德国际企业普遍采取“自由雇佣制”或“自由择业”政策。雇主有权自由雇佣或解雇员工,在经济效益不佳时可以大量辞退员工。员工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择业或辞职。当然,企业解雇员工必须有正当的理由,并要提前通知本人,让其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充裕的另寻工作的时间,辞退时要付给一笔补偿费。同样,员工辞职也要提前通知雇主。
   从人才的提拔和考核上来看,美国国际企业强调个人能力,人员职位提升方面依据其在具体职务上所发挥的能力进行评定,而对年龄、人际关系等因素不过分强调,即实行能力主义的人才竞争机制。目前,大多数美国国际企业都建立了完善的工作绩效评价管理系统。职员晋升以考核为基础,以工作绩效和才能为依据。德国国际企业十分重视科技人员的作用,强调技术第一,从经理、工程师到技术员都要进行定期考核,定岗定位。虽然公司内部等级观念较强,但有着足够学历和阅历的人员通过勤奋工作往往能获得晋升机会。
   从员工培训上看,美国国际企业实行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制度,着重培训职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员工培训主要有职前教育和职业中的再培训两种形式。培训方法较多,培训的设施也很现代化。但总体来说,美国国际企业的培训工作往往缺乏长远的职工培训计划,大量培训工作依赖于社会上的各类人才培训中心和学校来协助完成。与美国不同,德国国际企业对职工进行再培训非常舍得花本钱。培训内容包括新员工适应性培训、职务晋升培训、专业人员培训和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培训等。对专业人员培训往往采取举办讲座、组织短训班等形式,目的性、针对性非常强。对中级管理人员,大多采取脱产培训的方法,送到培训中心去学习。每年德国国际企业平均每三名雇员中就有一名雇员参加了讲座、培训班等形式的培训活动。
   二、 对中国的启示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以发现,首先美、德国际企业内部已经形成了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体系,这是各国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历史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中国国际企业无论照搬哪一种体系都不会完全符合中国目前的国情,会脱离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其次,两国国际企业在经营上各有特色,在投资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不同。但在不同的条件下都是有效的,不存在明显的优劣势,不能笼统的判定一国国际企业经营战略优于另一国战略。因此,分析比较两国国际企业经营方面的异同,不是为了要寻求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方法,而是为了探求不同模式的运作机制,使中国国际企业在发展中能够博采众长,结合自身情况寻求最佳结合点。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国际企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项目的平均投资规模明显扩大,境外企业实力有所增强,境外资源开发项目不断增加。1996年~2009年,中国500强国际企业规模与效益逐年增长,年均营业收入由129.65亿美元上升到431.61亿美元,平均利润额由1996年的5.05亿美元增至2009年的22.56亿美元。一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也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成为跨国经营的新生力量。但中国国际企业尤其是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多为国有企业或国家控股企业,这些企业又多处于传统的垄断性行业。而世界500强企业则多为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多处于高度竞争性行业,其营业收入大多来自于海外市场。因此,大多数中国国际企业尚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国际企业,同美、德的知名国际企业相比在竞争力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从微观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中国国际企业内部还存在着国际化程度普遍较低、对外投资目的不明确、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面对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广泛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国际企业的有益经验是十分必要的。比较研究美、德国际企业的经营战略,可以使我们获得以下几点启示。
   1. 对外投资方式上可更多选择合资形式。中国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选择创立新企业方式时,应更多的考虑合资的形式,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企业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是一些标准化的技术,不存在采用独资形式防止技术泄露的问题。适当吸收第三方投资可以降低独资或并购所必然存在的高风险,缩短投资的回收期,还可以借助现成的经营网络和社会关系降低管理难度,减少东道国的抵制甚至享受到东道国的优惠政策。
   2. 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提高研发能力。提高研究开发及技术创新能力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可以借鉴德国经验,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国际智力资源,直接参与国际先进科技领域的开发与合作。21世纪国际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日趋国际化,我们也应学会利用不同东道国在人才、科技实力以及科研基础设施上的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有组织的安排研发活动,从而促使国际企业的研发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3. 积极扩大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在对外投资的区域选择策略方面应当更加关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是因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与中国相似,有助于中国发挥相对优势,从而获得比较利益;此外,中国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实现就地生产和销售,既可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也可以通过配额或享有的外贸优惠条件进入第三国,特别是有效的绕开各种贸易壁垒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