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贵州民族学院校级课题《符号互动理论视野中贵州旅游形象的传播》的研究成果。)
一、符号互动理论简述
符号互动理论萌芽于l8世纪苏格兰道德哲学家们的意识流之中,以亚当·斯密、休谟等为代表1,它主要研究人们面对面的互动交往与作用以及由此引起或改变这些活动与过程,它关注符号的作用,它力图通过对互动过程的分析来理解人类行为2。
詹姆斯的“自我”概念认为人类具有把自我当客体看待的能力并培养出对待自身的态度和自我情感。詹姆斯还通过对“习俗”概念的研究强调了社会作为一种对行为的强制的重要意义。查尔斯·霍顿·库利对互动论的贡献在于“镜中自我”和“初级群体”的提出。库利认为个人通过初级群体而学习社会、走向社会。托马斯所说的“情境定义”就是主体赋予环境的意义,但主体赋予环境意义的解释受制于一些客观的既定社会规范与社会价值影响。杜威对人类精神作出的机能主义解释,将精神看成是人类对环境作出适应性反应的一种能力。乔治·米德作为对符号互动论形成影响最大的社会学家,首次系统地论述了符号互动论思想。米德揭示了心智、自我和社会是怎样通过互动而产生和发展的。他认为自我发展有三个阶段:玩耍阶段、游戏阶段、概化阶段。米德的理论强调了人类特有的符号,特别是语言符号对自我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符号在人的外部行为和内心世界之间起中介作用;符号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又是个体现象,所以是连接个体和社会的桥梁。正是由于符号的掌握,个体才会具备”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自我才得以产生3。
布鲁默最先提出了“符号互动论”这一名称,他的符号互动论有三个理论前提:第一,人们对于某一客体所采取的行动主要是根据他们对客体所赋予的意义;第二,人们赋予客体的意义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完成的;第三,意义和解释在互动中产生并不断被修改的,正是这种互动,人们对意义和解释的不断修正带来行动的不断调整,从而产生了”共同行动”,继而这种共同行动塑造了诸如文化、规范、价值观、社会秩序等宏观的社会结构现象4。戈夫曼的“拟剧理论”研究重心在于分析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如何获得社会效果极其策略。其拟剧理论的实质是”印象管理”,即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总是试图通过姿势、语言等表现来控制自己留给他人的印象,尽可能使他人形成自己所希望的印象。为了实现印象管理,人们需要借用外部设施、个人的装扮工具以及“剧组”成员间的配合。
综上所述,符号互动论关于社会互动的基本观点:(1)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沟通作用;(2)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3)在特定社会情境下,这一阐释过程通常假定承担别人的角色并试图理解别人的思想和情感;(4)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特定互动的结果5。
另外,笔者在研究符号互动论的基础上得出互动的两个模式:自我互动与社会互动。自我互动是个人内互动是自我形成与发展、态度形成的必要途径。它们之间的互动表现为“主我”不断被压抑而“客我”不断被强化。旅游便是个体从”客我”中解放出来,而”主我”不断得到展现与释放的过程6。社会互动是发生在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可将其进一步分为他我互动和群体互动。他我互动是指“我”和“他”之间的互动,反映在人际交往中为人际互动。群体互动即群体之间的互动。没有群体互动,就不会有自我互动和他我互动。群体压力、群体趋同等心理因素成为群体互动的主要原因。
二、旅游形象的内涵与旅游形象的符号互动模式
(一)旅游形象的内涵
旅游形象包含两个侧面:发射性目的地形象与接受性目的地形象。发射性目的地形象由两个层次构成,综合目的地实际特征,发射给现实旅游者的实际发射性目的地形象;营销者经提炼后发射给潜在旅游者的传播发射性目的地形象。接受性目的地形象也由两个层次构成,首先是个体层次上的目的地形象——个体化旅游目的地形象,即个体以一个潜在或现实旅游者的眼光对一个目的地的评价,是其对该目的地的感知、印象和观念的综合;其次是社会层次上的目的地形象——社会化旅游目的地形象,即目标市场上的公众普遍持有的感知、印象和观念的总和。目的地形象的社会化过程抽象出个体经历、个性特征等主观因素造成的差异,留存了社会文化背景等的影响,所以社会化的目的地形象与个体化形象相比其主观成分会减少,更趋向于真实反映目的地的客观状态7。相较于个体化的旅游形象,社会化的旅游形象更易认知与识别。应当指出旅游形象包括景观、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环境以及居民素质、好客度、文化素质、法制状况等要素。旅游者在形成旅游地形象的过程中,不是对旅游目的地某几个要素进行反映,而是对以上诸要素的综合特征的反映。
(二)旅游形象的符号互动模式
1.自我互动和他我互动——个体化旅游形象的形成
旅游者依赖于身边丰富的旅游目的地信息,在头脑中进行想象与加工,进而形成模糊的旅游形象构图。旅游者将这些信息刺激与自己所具备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并用已习得的经验来解读信息刺激,从而形成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适应的旅游目的地的意向性图景。在此过程中,旅游者个人内部经历了一次深入的对话,对旅游目的地的个体化旅游形象形成。但因受旅游者所处环境、受教育程度、性别、审美观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对符号的解读方式多样。因而,个体化旅游形象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2.群体互动——社会化旅游形象的形成
社会化旅游形象是指旅游者普遍持有的对某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印象和观念的总和。群体中的领导或领袖常常借由自己对其它成员的影响力,使之接受自己的观点,使大多数旅游者对某地的旅游形象趋于一致,从而形成该地的社会化旅游形象。当旅游者群体中没有绝对的权威成员时,群体中的成员因受制于群体压力,他们逐渐放弃个人的看法,服从大多数成员的意见。此时,个体经历、个性特征等主观因素造成的差异逐渐被抽取,留存了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形成相对稳定和客观的社会化旅游形象。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