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许多名垂史册的山水,都是因为与贤哲之士发生关系,因而得到永久的称颂;而无数山水胜境也多半由于文人墨客的称赏而彪炳志乘。中国古人的注意力多集中于名人、贤人,对于山水本身的特色则不太在意。一旦发现
历史上许多名垂史册的山水,都是因为与贤哲之士发生关系,因而得到永久的称颂;而无数山水胜境也多半由于文人墨客的称赏而彪炳志乘。中国古人的注意力多集中于名人、贤人,对于山水本身的特色则不太在意。一旦发现山水美的人成了名人、贤人,人们对山水本身的美便不如对贤人那样重视;或者是因人及景,也就是说先崇拜贤人然后去看山水的美,以己之眼光印证前贤之看法。如柳宗元发现湖南零陵山水的美,写了八篇游记。因而五代两宋以来,根据《永州八记》前往寻幽探胜者史不绝书,虽有人写文章批评柳宗元笔下的永州山水美和真实的山水差距较大,然而永州山水的魅力并不因此而减色。可见,只要杰出人物曾经徜徉其间,本来不甚出色的山水,也会因名人效应而增色。开封龙庭南边的潘杨湖,面积有25公顷。东边是潘家湖,湖水混浊。西边是杨家湖,湖水清澈。相传东边是宋初奸臣潘美的住宅,西边是忠臣杨业的住宅,一忠一奸,所以湖水清浊分明。这当然只是传说。其实这里原是宋金故宫,明周王府旧址,明末水淹,这里地势低洼,潴水成湖。西湖水流畅通,所以清;东湖水源不足,排水不畅,所以混浊。
四、重文
许多风景名胜最初默默无闻,只因有了文人墨客的题咏,便因此饮誉天下,名垂后世。湖南的岳阳楼原本名气并不大,不过是地方长官张说公事之余宴请文士的一个所在。自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和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名句一出,加上宋代名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遂使岳阳楼大名于世。庐山瀑布在中国瀑布中并不算有特色,但因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而使其成为庐山一景。宜昌的三游洞,自从形成洞穴景观以来,至少也有一万年。可在白居易、白行简和元稹三人游洞题壁之前却从不见于志乘,更没有人将其当做名胜去游览。
五、重传说
在中国,几乎没有一处山水没有传说,并且都与人息息相关。这类传说,往往具有浓厚的自然地理背景,比如围绕溶洞、潭瀑一类的地貌水文现象,传说往往与大海龙王联系在一起;而沿节理面断裂的巨石,则大多留有“试剑石”的美谈;在造型地貌上形似人物走兽者,总冠以仙、神之尊。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有时还表现了历史人文地理的特点:有关泰山的传说,总离不开帝王登山封禅的题材;江西龙虎山的传说,多和上清宫张天师有关,因为相传这里是张天师的故乡。名山大川的优美神话传说像一条彩练,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而协调地联结起来,从而对游人产生更大的感染力。
六、重寓意
自然景观的寓意是自然景观的内在美,石涛《苦瓜和尚语录》中说山川的形貌与精神之间的联系。“山川,天地之形也;风雨晦明,山川之气象也;疏密深远,山川之约径也;纵横吞吐,山川之节奏也;阴阳浓淡,山川之凝神也;水云聚散,山川之联属也;蹲跳向背,山川之行藏也”。“比德”把自然物象比附人的道德,使自然物象“人格化”为具有伦理价值的意象。包括把一些自然景物赋予深刻的含义,或比附为其他事物。戏剧、电影中往往用电闪雷鸣寓意大难临头,春和日丽寓意幸福祥和。而大自然中最易使人获得丰富的寓意的是观赏性植物,周敦颐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赞誉生于恶劣环境而品格高尚的人物。“零落尘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和“千磨万击方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翠竹,加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苍松,被用来标榜仁人志士的气节。人们誉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为“四君子”,玫瑰、蔷薇、月季为“园中三杰”,兰、菊、水仙、菖蒲为“花草四雅”,各取其比兴之意。
陶弘景曾云“山水之美,古来共谈”,山水美是客观的,不经人为加工过的美,表面上看山水似乎是自然物,山岳江河、湖泊海滨、森林溶洞、瀑布悬泉,乃至生活其间的花鸟鱼兽确实是自然物,但是人们将自己的情感好恶寄情于自然,赋予山水自然以仁智等道德人格,这就是“比德”,这就是是山川形胜人化的过程。穷探造化奥秘,善于欣赏自然,正是我们民族可贵的心理特征,经历代志士仁人、能工巧匠的努力,这些由人们知识、态度、价值观构成的山水的“隐在文化”逐渐地转化为显露在外的,人们能够可触可摸可感的“显在文化”,于是山水形胜中有了寺庙观庵、楼台亭阁、磴道古桥、摩崖碑刻、诗词联对、佚闻传说,这些显在文化尽管自身有其丰厚的文化内涵,但是它们的内蕴只有置放于相应的山水中才有其个性魅力。我们只有在纵情于山水之间的同时,深刻认识中国古典文化的内涵,才能在旅游之中获得更高层次的享受,使沉寂的山水成为旅游者的天堂。
参考文献:
[1]论语·雍也.四书五经[M].北京:岳麓书社,1991.
[2]北京大学哲学系.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3]车尔尼雪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4]季羡林.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5]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6]葛晓音.中国名胜与历史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潘宝明,朱安平.中国旅游文化[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8]吴国富.论唐寅适志山水旅游的休闲性[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