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设计的“信息效率”和“激励相容”(2)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吴瑕 发表于:2011-03-23 11:09  点击:
【关健词】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设计;信息效率;激励相容
说,无一不是历史事实的重复,华丽辞藻的堆砌,空洞情感的倾泄,听众们更多地是去欣赏演讲者们出色的语言表达技巧、情感表现能力等。过度的语言刺激,在达到反应高峰后,给受教育者带来的不再是灵魂的震撼,留下的

说,无一不是历史事实的重复,华丽辞藻的堆砌,空洞情感的倾泄,听众们更多地是去欣赏演讲者们出色的语言表达技巧、情感表现能力等。过度的语言刺激,在达到反应高峰后,给受教育者带来的不再是灵魂的震撼,留下的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悲哀。
  第三,管理系统庞杂,信息空间维数过大。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从1958年开始建立的党委统管格局,到1985年调整实行的“双轨制”,即校长管行政、党委管政教,进而到了现阶段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从管理层来看,大多数高校均由党委书记挂帅,并下设主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副书记以及直接接受其领导的学生工作处,各二级单位同样由其党委书记负主责,下设主管副书记,再下设具体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或团委书记,最后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兼职辅导员;从人员构成来看,“中央十六号文件”规定,思想政治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以及辅导员和班主任;从涉及部门来看,直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宣传部、学生工作处、研究生工作部、团委,而广大教职员工以及教务处、后勤管理处、保卫处、招生与就业工作处等也负有在跟学生接触过程中间接对学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如此庞大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看似“恢恢”却“密而多漏”。正所谓“人人有责,实乃人人无责”。此外,由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体的辅导员们长年累月被繁琐的行政事务困住,身心俱疲,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难以深入和细致;而大规模自上而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尽管一波接一波,但往往是“上头一声吼,下面抖三抖”。信息层层传递下来,由于空间维数过大,落下被层层消解以致草草收场的结局,于是,对待思想政治教育性质的学习活动,越到基层越是应付了事。
  
  (二)“激励相容”方面
  就高校而言,目前每年度上级党委、团委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评选活动是衡量一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最主要的指标。综观各级党团组织设立的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的评奖条件,不外乎浓缩为的四大方面,一是坚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二是有相应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考核和激励等基本制度;三是勇于开拓创新;四是未发生不良事件。对于人任何一所大学而言,要想满足这些条件,似乎并非难事;而这些条件和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真正提高似乎并无直接联系。这必然导致该奖项无法反映一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真实水平,也必然导致轮流享受荣誉成为事实,奖项流于形式最终逐渐贬值。
  就大学生个体而言,以“自评+他评”或“全班成员考评+班级测评小组考评+辅导员(班主任)考评”等方式进行的学年思想行为测评(下文简称“思测”)成为了衡量一个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唯一参照。尽管基本要求分测评内容大多包括了政治态度、理想信念,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品德修养,法制观念,集体观念,团结互助,社会实践,劳动态度,尊敬师长,社会公德等,可谓相当全面。但近十年来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引发了大学班级规模的极度膨胀,同班同学之间、辅导员(班主任)与大部分学生之间不要说亲密无间,很大一部分只能算点头之交而已,在这种谈不上熟识了解的情况下,给出的“互评(师评)思测基本分”一般不相上下。很多学生的“思测”考评高分更多地是依靠在社会实践、科技活动、文化活动、体育比赛等中获奖或是在学生会、党团、社团担任主要干部、承担社会工作“挣”来的。这部分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素养是否会如其所得的“高分”而真正高于其他同学,笔者通过考察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此外,绝大多数高校都将“思测”考评成绩与专业学习成绩挂钩,将其作为参加学院以上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及各类奖学金评选的资格。在面临着巨大就业压力的现实情况下,在“思测”考评中拥有绝对“权利”的辅导员(班主任)往往都“慈悲为怀”,对学生“一路通融”。正如据报道2009年已经进行新课改高考的很多省份,虽然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实现了“软挂钩”,但大多数评价并没有在高考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先不论评价标准如何能更具有可操作性,单说如何做到客观评价与填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因为学校与地方都有升学率的竞争,谁也不愿让自己的学生最后输在了“综合素质评价”这个标准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学生包括思想道德水平在内的综合素质并将其置于关乎学生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地位,成为教育界面临的新问题。
  
  三、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存在问题的对策
  
  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激励相容”是解决“信息效率”问题的关键。一个“激励相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应当使得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并以较大的精力全心投入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最优选择;应当使得被教育者大学生将注重自身素质的完善并努力提高思想政治修养作为最优选择。只有在这种前提下,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才会充分利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努力开拓创新并践行卓有成效的教育方法。大学生们也才会积极配合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优良品质和行动目标,进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努力追求自身素质的完善。为了充分调动高校管理者、教育者以及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构建起“激励相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我们认为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将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为主要考核依据的学生素质纳入高等学校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任何一所高校的管理者都无一不关注自身发展,目前衡量一个高校的教育质量、发展水平以及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更多依靠社会上每年出炉的各种关于大学综合实力的排行榜。尽管教育部门不认可排名这样一种方式,民间机构的评估也确实存在种种缺陷,但无可否认的是,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能为大学教育的消费者提供信息和具体指导的,因而每每榜单一经发布便广受世人瞩目。综观中国各个版本大学排行榜,我们不难发现,高校管理者相当重视的学术资源、学术成果、教师资源、物质资源的积淀以及近年来在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关头响应政府号召而开始置之于重要地位的毕业生就业率的稳步提高等,恰恰正是榜单的主要指标,而与“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相关的评价指标却在任何一个榜单上都了无踪迹。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