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标准竞争成为继产品竞争、品牌竞争之后层次更深、水平更高、影响更大的国际竞争形式。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标准化工作,纷纷将标准化工作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我国也不例外。作为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一个方面,档案标准化工作亟待总结经验,调整战略,争取尽快走出国门,在国际档案标准化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
一、我国档案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绩
1.标准制修订工作成果丰硕
自1985年第一个档案工作国家标准GB/T 3792.5-85《档案著录规则》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档案标准化工作不断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至2009年,共出台了12项国家标准、52项行业标准。这些标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既有关于档案管理的,也有关于档案业务的;既有关于文书档案的,也有关于科技档案、专业档案的;既有关于传统档案的,也有关于新型档案的;既有关于一般要求的,也有关于具体操作的……这些标准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在规范档案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作用。
2.标准研制主体不断扩大
近年来,档案标准研制主体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地方档案馆及相关企业参与到档案工作标准制修订工作中。如DA/T 32—2005《公务电子邮件归档与管理规则》由深圳市档案局起草;DA/T 34—2005《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规范》由北京市档案局起草;DA/ 28—2002《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吸收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为起草单位;北京方正电子政务技术有限公司正在参与国家档案行业标准《电子文件管理细则》的研制工作。地方档案馆和企业参与标准研制工作,对于提高标准质量,增强标准适用性和操作性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标准制修订过程不断开放
早期的标准研制过程是封闭的,主要由标准起草单位和个别专家在一起协商进行。几年前,国家档案局改革了标准制修订程序,实现了标准制修订计划和标准草案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将标准的整个研制过程开放。任何单位和公民都可以参与档案标准的研制过程,提出合理化建议。此举极大地提高了档案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科学性、公开性和透明度。
4.采用国际标准的力度不断加大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一项基本政策。档案标准化工作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不少标准采用了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如国家标准《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 11821-2002)就引用了ISO 5466:1996《摄影术-冲洗后的安全摄影胶片的贮存方法》、ISO 6051:1997《摄影术-冲洗后的照片的贮存方法》、ISO 10214:1991 《摄影术—已处理摄影材料—存储用存档包装物》三项国际标准的内容。据悉,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15489-1:2001《信息与文献 — 文件管理第1部分:通则》和ISO 23081-1:2006《信息与文献 — 文件管理过程 — 文件元数据第1部分:原则》制定国家标准的工作正在进行中。可以预见,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
二、我国档案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1.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程度亟待提高
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是实现标准化工作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我国档案系统在这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没有形成有效地跟踪研究国际、国外标准,掌握其核心动向的跟踪体系;没有形成有效的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机制;没有建立稳定的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资金筹措机制……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造成我国档案界不能系统地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或者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时不能充分反映我国意见的后果。这种情况如不及时改变,必将严重制约我国档案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2.技术标准化工作形势严峻
信息化时代,技术标准显现出了极大的重要性。电子文件管理与长期保存、数字档案馆建设等,都离不开技术标准的支撑。世界各主要国家均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如美国已制定了包括《数据字典-数字静止图像技术元数据》、《电子文件管理应用软件设计评价需求报告》、《文件管理指南-公共密钥架构(简称PKI)特定管理文件》和《文件管理指南-PKI数字签名真实、安全处理文件》在内的60余项标准,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澳大利亚颁布了10余项电子文件管理方面的标准,包括总需求,文件创建、捕获、维护/使用以及处置等,形成了一个以文件连续体为周期的相对完整的电子文件管理标准体系;英国则形成了包括《电子文件管理系统需求》系列标准在内的基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标准体系。我国在这方面也开展了不少研究,制定了一些标准,但总体而言,标准“输入”大于“输出”,自主创新内容较少、技术含量较低,尚未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乏国际竞争力。
3.标准化科研工作急需加强
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源自于深入的科学研究,标准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标准化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由于经费缺乏等种种原因,我国档案标准化科研工作存在着有效性和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与档案事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对关系档案事业发展的标准化问题研究不够,标准的支撑作用不明显,标准化科研成果推广不及时,应用不广泛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影响了档案标准化整体水平的提高。
4.国际型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拥有高素质的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是实现档案标准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总的来说,我国现有档案专业标准化人才数量过少,素质不高,尤其是能够担负起标准化国际突破重任的国际型标准化人才严重缺乏。由于专业人才缺乏,我国档案系统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方面还处于被动状态,参加技术性国际会议的大多数代表专业不过关或语言不过关,甚至有些根本就不是专业人员,只能停留在听会议、拿资料的状态;国际标准投票时也多是被动同意,提不出实质性意见,这必然会在涉及到我国切身利益的标准问题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培养能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游刃有余的标准化专业人才已迫在眉睫。
三、我国档案标准化工作发展的思路
1.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依托,加大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力度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