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起点与新资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成杰芳 发表于:2011-09-15 20:38  点击:
【关健词】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维度
生命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潮,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面对当前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中出现了严重的漠视生命、伤害生命、生命意义感缺失等现象,我们必须建立重视生命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将生命教育融入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通

从1968 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到21 世纪的今天,生命教育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出现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研究生作为中国的高层次、高学历人群,却也频频发生校园暴力、自杀、杀人等忽视生命、残害生命的事件。因此,在高校中重视对研究生的生命教育是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一、关注——生命教育的内涵及研究生生命教育现状
  生命教育是舶来品,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提出的,很快它就传播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并逐渐发展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潮。“生命教育”一词在中国大陆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主要是将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视为一种“生命教育”。到21世纪初期,我国的生命教育进入了实践阶段。在我国大陆,叶澜教授最先开始关注“生命”及其与教育的内在关系,她主张“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1]综观国内外关于生命教育的论述,笔者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正如冯建军教授所认为,全人的教育包括自然生命的教育、精神生命的教育和社会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王云峰等认为,“生命教育”的核心就是“全人教育”的概念。[2]
  二、困境——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的疏离
  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都是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标,以培养大学生具有健全、完整的人格为宗旨的。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是必需的,但在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了二者的疏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过于理论化、原则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过于理论化、原则化,远离生命主体的现实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是一定的社会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教育者极力向受教育灌输社会主义政治思想,而忽视与学生进行生命交流,纯粹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培训的工具,影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生命的多样化发展。尤其是针对研究生群体,据调查,与大学生相比较,研究生心理素质健康水平低于大学生。[3]针对这一现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更多的关注研究生心理方面的教育,给予研究生更多的生命关怀。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简单灌输,忽视人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
  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被仅仅归结为“传道”,即向人们灌输社会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教育方法过于简单,主要采用灌输、训导的方式,缺乏生命意识与生命关怀,缺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解惑、疏导,忽视了学生自我发展、自我进步的内在需要,抑制受教育者的创造性思维的现象。此外,当代大学生的家庭和教育的背景不同,在个性化潮流的感召下,形成了不同于他人的思想动态、情感特质、品德习惯、心理状况,针对这种情况,对于同一教育内容运用统一的模式、原则和方法,只是进行简单灌输,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最终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弱化。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上,过于统一性、固定性
  传统意义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标准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往往注重统一性、集体性,模具式的预先设定好评价标准,再把每一个受教育者拿来规范和比对,符合这个标准的就是“好的”、“合格的”,与这个标准不一致或稍有差别,就被视为“坏的”、“不合格的”或“另类”。机械、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使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个性,没有特色,难以创新,生命缺少张力。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以及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心理问题更加突出等现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必须进一步创新。
  三、重构——建立重视生命教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在高校开展系统的生命教育,就是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关注生命,提升人格。笔者认为应该从多维度来建立重视生命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一)“向死而生”的维度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人只有理解了死,才能看清人生的有性限,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生的存在,于是提出了“向死而生”的价值理念。[4]这是以重死的方式来激发重生的欲望。[5]死亡是生命中所固有的一种现象,“生命本身即具有死亡的种子。”“生命的活动就在于加速生命的死亡。”[6]通过死亡教育,使研究生能够自觉对自我生存境遇进行体察,明晰生命的真谛,进而超越死亡,展现人性光辉。在进行死亡教育的同时,一定要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死亡理解为一个客观的事实和过程,引导研究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中西文化对话的维度
  在孔孟看来,作为现代意义中的生命个体,有生有死,顺其自然;老庄则平静地规劝世人随性而行、回复自然;而西方的哲人们则从另一个层面就生命的理性与非理性来讨论怎样的生命更有价值或更为真实: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对内心的理性准则给予了绝对的肯定;叔本华、尼采、柏格森则是对人之自身存在的强烈的生命意志奉若神明。[7]因此,当前在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人性关怀以及修养方法,比如,自省、慎独、修齐、廉洁、民本等思想,还要借鉴西方的一些关于生命关怀的柔性作为,比如,实施渗透式教学,此外,把研究生的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强化服务的维度
  生命教育实质是一种人性关怀的教育,尤其是研究生面对来自学习、生活、就业、婚姻、家庭等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因此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强化服务。首先,为研究生提供学习科研的学习氛围和环境,重视与学术相结合。其次,为研究生提供便利的生活待遇,关注研究生身心健康。在研究生就读期间,切实完善以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帮助贫困研究生完成学业。再次,心理辅导员要积极主动开展研究生心理普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举办心理讲座,制定心理健康预警预案等。最后,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渗透就业创业思想,强化研究生择业的自主意识,帮助研究生恰当定位职业期望,进行科学的择业心理调适。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