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柏格森“绵延”概念之内涵及其对过程哲学的影响(5)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罗跃军 发表于:2011-09-08 14:21  点击:
【关健词】绵延;怀特海;过程哲学
概而言之,过程有两类:宏观过程与微观过程,前者是从已获得的现实性向正在获得的现实性的转变,后者则是各种完全实在的条件转化为确定的现实性;前者导致从现实向纯粹实在转变,后者导致从实在向现实的转变;前者

  概而言之,过程有两类:宏观过程与微观过程,前者是“从已获得的现实性向正在获得的现实性的转变”,后者则是“各种完全实在的条件转化为确定的现实性”;“前者导致从现实向纯粹实在转变,后者导致从实在向现实的转变;前者是动力性的,后者是目的性的”。[5](P214)于是,“有机体”的观念也具有双重内涵:现实事物的共同体(即宇宙)是一个未完成的、处于生成之中的有机体;每一现实的实际存在物本身也是一个有机的过程。[5](P214-215)
  
  三、柏格森对怀特海的影响
  
  怀特海晚年在哈佛教书时,有人听了其讲座之后就称其为“纯粹的柏格森主义者”[6](中译序,P4)。美国哲学家F. 诺斯洛普(Filmer S. C. Northrop,1893—1992)在其《怀特海的科学哲学》一文中更是认为,除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近代科学哲学认识论上的困难对怀特海的影响之外,其最重要的哲学理论来源就是柏格森的绵延思想。柏格森对怀特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他的好友卡尔(H. Wildon Carr)来完成的,因为当怀特海在思考其科学哲学的难题时,卡尔正在撰写关于柏格森思想的著作,他们经常就法国哲学展开讨论,从而为其晚年的形而上学思想奠定了基础。[7](P168-169)
  总的来说,在诺斯洛普看来,受柏格森绵延思想的影响,怀特海强调过程和有机体的思想;受柏格森直接的直觉思想的影响,怀特海强调感觉意识的重要性;受柏格森对空间化思维方式的批判所影响,怀特海强调直接的“现实的实际存在物”或“现实的场合”,尽管他并不像柏格森那样完全否定空间化的思维方式。因而,“这种因素(柏格森的影响)怎样说都不为过。它给怀特海的全部科学和哲学观点提供了基本的概念和学说”[7](P169)。
  另外,怀特海在《过程与实在》一书的序言中也承认柏格森对他的影响,他说:“我也非常感激柏格森、威廉·詹姆斯和约翰·杜威。我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反理智主义的指控中拯救他们那类思想,而这类思想无论正确与否都已经和那种指控相关联。”[5](Pxii)
  在柏格森和怀特海的理论关系上,也有人持完全相反的看法。维克托·罗伊(Victor Lowe)在《怀特海哲学的发展》一文中明确指出,“虽然怀特海高度评价了亚历山大的著作,也一直在关注具有原创性的哲学家詹姆斯和柏格森,但我们在他的形而上学著作中无论就问题的选取还是就基本的解决方案来看,都无法找到他们所产生的影响的清楚证明”[7](P89)。在罗伊看来,怀特海早期探讨的是数学中的数量问题、牛顿的自然观及其所蕴涵的身心问题和休谟主义认识论,正是对这些问题的持续关注,才形成了他在1919年和1920年所著的《自然知识原理》和《自然的概念》这两本书的核心思想。后来怀特海进一步探讨了物理哲学问题,并在晚年开始探讨形而上学问题。这与其说是受柏格森思想影响所致,还不如说是怀特海年轻时所喜欢的哲学家柏拉图和康德改变了其思想发展的轨迹。此外,罗伊还对怀特海和柏格森在解决形而上学问题时所提出的一些主要概念进行了比较,例如,过程与创造性、过去与现在的关系、生命与人类理智,从而判断怀特海并没有受到柏格森思想的影响。他甚至认为,如果对怀特海的思想越来越熟悉,那么认为怀特海受柏格森影响的这种看法就越来越不可信。[8](P267-296)
  对于上述两种立场,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过于极端。就各自的具体观点来说,通过上面分别对绵延和过程含义的解读,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比如,柏格森认为真正的绵延在一定意义上是不可知的,而怀特海则认为过程可以通过“合生”、“现实的场合”以及“领会”等一系列概念加以解释。但从柏格森和怀特海的思想背景和历程来看,他们出生在19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都在数学、自然科学等领域表现出了非凡的天赋,都受到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所以,二者之间必定存在着共同时代背景产生的相似之处。而且,从怀特海熟悉绵延思想来说,柏格森对其过程哲学思想的潜在影响是不容置疑的。
  
  参考文献
  [1]F. COPLESTON. A History of Philosophy, v.IX[M]. Image Books,1994.
  [2]柏格森. 时间与自由意志,吴士栋译[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3]HENRI BERGSON. The Creative Mind, trans. by Mabelle L. Andison[M]. New York: The Philosophical Library Inc.,1946.
  [4]柏格森. 创造进化论,肖聿译[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5]ALFRED NORTH WHITEHEAD. Process and Reality[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78.
  [6]怀特海. 过程与实在,杨富斌译[M].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7]PAUL ARTHUR SCHILPP. The Philosophy of Alfred North Whitehead[M]. New York:Tudor Publishing Company,1951.
  [8]VICTOR LOWE. The Influence of Bergson, James and Alexander on Whitehead[J].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Vol. 10, No. 2,1949.
  
  [责任编辑李小娟付洪泉]
  
  On the Connotation of Bergson’s “Dur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Process Philosophy
  
  LUO Yue-jun
  (Institute of Foreign Philosophy,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basic concept of Bergson: duration, and probes into the basic premise, connotation and way to understand it. It also briefly analyzes the gist of Whitehead’s Process Philosophy, thus revealing the latent influence of Bergson’s philosophy on Whitehead’s thinking.
  Key words:duration; Whitehead; Process Philosophy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