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职能转换看巴西技术创新政策演化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WWW.NYLW.NET) 作者:卢立峰 李兆友 发表于:2011-04-11 10:25  点击:
【关健词】巴西;政府职能;技术创新政策
作为“金砖四国”的成员,巴西脱身于殖民地,与中国相比,虽然经历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但都属于重视政府在技术创新中作用的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政策对推动国家振兴起着重要作用。巴西技术创新政策经历了一个从产业政策到科技政策,再到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的演化

巴西从葡萄牙的殖民地已发展成拉美研发规模最大和发展最快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曾创造了“巴西奇迹”,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列世界第八位(IMF2010年4月报告)。技术创新政策在巴西崛起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并成为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政府职能的转换,巴西政府在促进技术创新中角色和作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推动了巴西技术创新政策的演化。它从早期促进农产品生产和出口的产业政策,转向推动技术开发的工业政策和促进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最终实现了科技政策向技术创新政策演变。根据不同经济时期巴西政府职能的转换,可以将巴西的技术创新政策分为三个阶段。
  
  一、“比较优势”时期的产业政策
  
  从政策起源来看,巴西政府引导、干预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政策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促进咖啡种植、加工、出口的农业政策和外贸政策。巴西早期脱身于葡萄牙殖民地,工业化水平很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农产品出口。当时政策的重点是利用外资,引进咖啡种植和加工技术,扩大农产品出口。自19世纪中后期,巴西历届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受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影响,充当了“守夜人”的角色,重视市场的作用,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咖啡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初级农产品出口的优惠政策。政府对涉及咖啡生产和出口的土地使用、交通运输、港口设施、金融保险、外资、移民、进口机器设备等都给予优惠。这种靠政府而非市场和企业选择的“比较优势”,促进了巴西经济的增长,但没有推动其工业化进程。巴西这种靠引进外国资金、技术、机器设备和人才发展起来的工业与本地手工业完全脱节,表现出严重的依附性。
  为了改变传统出口经济的弊端,依靠工业化实现经济独立,巴西对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将财政资金、劳动力等由农业转移到工业,并改组政府机构,成立了“国家经济行动新机构”。新机构以政府干预理论为指导,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计划来引导经济的发展。有些政府部门还吸纳了一部分经济学专家,在行政制度中引入用人唯才的机制,打破了精英统治的传统。为强化政府职能,政府直接投资建厂,重点发展钢铁等重工业,加快实现工业化。政府在工业化过程中以民族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限制外资和加强国有化的政策措施,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政府职能也从鼓励自由贸易转向加快实现工业化,逐渐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巴西早期没有明确的技术创新政策,该时期的政策经历了从前期侧重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的农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向后期推动政府加大对工业直接投资和实现国有化、工业化政策的转变。
  
  二、“进口替代时期”的科技政策
  
  1 企业国有化时期的工业政策
  从“二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从重视贸易转向了直接投资,加强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外资渗透。巴西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开始实施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政策。政府对内推行企业国有化,加强对经济的指导和干预;对外采取贸易壁垒政策,保护民族工业。1956年巴西制定了《发展纲要》,开始有意识地推动工业化进程。巴西以政府干预理论和发展主义理论为指导,直接介入并推动经济发展,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大量引进外资,优先发展基础工业,使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1956-1960年巴西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为6.8%,如从1957年算起达到了7.7%。
  
  2 重视基础研究和教育时期的科学政策
  巴西政府非常重视基础研究,制定科学政策,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为了对引进技术和设备进行改造,巴西成立了工程研究中心和研发机构。为加强科技管理,推动基础研究,1951年巴西成立了“国家研究委员会”(CNPQ)和高等人才培训基金会,确定了科技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促进各个领域的研发活动和科研人才培养,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奠定知识、技术和人才基础。1968年政府将科技正式纳入了国家发展规划。为加大对研发的支持和管理,巴西先后设立了国家科技发展基金(1964)和支持技术基金(1969)。1967年又成立了“科学研究与发展项目信贷局”(FINEP),主管与国家战略和优先行业有关的科技项目资助;1971年成为国家科技发展基金的执行机构,承担了“经济与社会发展国家银行”和“科技发展基金”资助研究生计划,并负责审批对大学、科研机构拨款以及各类创新型企业的扶持资金,促进科技界与产业界合作。该时期巴西的科学研究已开始起步,初步建立了科研管理体系,但靠进口替代发展起来的工业,主要依靠对引进技术模仿和借鉴进行生产,缺少技术创新和扩散环节,还没有形成自主的创新体系。在进口替代时期,这种由国家控制、政府主导、投资带动的工业化模式,加快了工业体系的建立,但也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3 重视技术研发时期的科技政策
  到20世纪70年代巴西政策的重点已由单纯的科学政策转向科技政策。政府开始强调科学技术要为政治服务,重视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为加大对研发的支持,促进科技体系建设,1973年和1975年分别制定了全国第一、第二个科技发展规划。为加强宏观管理和政策引导,联邦政府还成立了国家科技发展理事会,负责制定科技规划、管理和协调全国研发机构,以配合规划的实施。在创新体系建设方面,该时期巴西建立了大批公立大学、科研机构和人才培训机构,大量的学生和职员促进了钢铁行业创新系统的形成,加强工程师培训也成为巴西航空业成功的关键;另外还专门设立了资助研发的金融机构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机构。为鼓励发明创造,1970年巴西设立了国家工业产权局(INPI),负责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技术进口和全国研发工作,还颁布了《工业产权法》(1971)和《版权法》(1973)。为加大研发投资,政府还通过巴西银行设立国家工业技术基金和推动科技研发基金。巴西对基础工业和战略部门继续推行国有化政策,为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采取了负债增长战略,并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有力地推动了新兴工业部门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巴西以民族主义为指导的集权管理模式,通过大规模地干

预经济改革和促进科技研发,使国民经济各主要部门获得空前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增长,使巴西跻身于“新兴工业国”的行列。1968-1974年巴西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10.1%(其中1973年高达14%),被誉为“巴西奇迹”。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