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3-0162-02
一、人文素质教育概说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最高价值理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初步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继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思想;后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目标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这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最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思想成熟的标志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及《资本论》的问世。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实质,是追求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恩格斯指出:“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的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1]马克思说道:“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社会”[2];“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4]649;“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4]342,总之,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4]305。
(二)人文素质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文素质概念开始进入我国的大众话语。学术界在界定“人文素质”时,观点各异、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人文素质是指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各种因素结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5]。有的学者认为“人文素质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6]。有的学者认为人文素质是一个人所具备的人文知识、人文情感、人文修养及人文追求的综合体现[7]。也有的学者认为人文素质包含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及人文行为[8]。再有学者认为,“人文素质包括哲学思想素质、审美素质和行为素质等方面,具体体现为一个人的思想品味、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人性品格”[9]。总之,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首先应使其获取足量的人文知识。继而通过内心的认同、积淀、提升,最终定型为个人的心理认定和行为规范,直至升华为以“仁爱”为核心的人文精神。
(三)人文素质内容的丰富
毛泽东说过:“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指出:“我看应当搞学习运动……鼓舞人民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真正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为伟大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英勇奋斗。”江泽民对大学生提出:“希望你们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要努力使自己既具有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又具有过硬的科学文化本领,既有强健的体魄,又有健全的心智。”[10]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习近平在北京大学五四讲话中指出,核心价值观,既是个人的德,也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引导学生认知“君子和而不同”、“君子以自强不息”;促使学生认识到“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2003年,《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社会医学教学和学科建设的建议》的出台,各医学院校全面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并取得一定成效。十八大报告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也提出医学生必须同时具备“临床思维”与“人文关怀”精神。
二、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医界前辈裘法祖院士曾经说过“心不如佛者,不可为医”。“医乃仁术”,医学是人学,医学的本质在于对人的关怀。医生最重要的品格是“敬畏生命,尊重病人价值,怀揣仁爱之心”。随着新医学模式的转变,技术与人文是医学缺一不可的两部分。医生是一个高尚的职业,面对的是人的生命,肩负的是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他们应具备高于其他一般职业的职业道德素养。
目前,医患关系已经异化为消费关系,因而造成医患关系紧张,暴力冲突不断,医生执业环境持续恶化,这也对在校的医学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10个月内,伤医杀医案件高达21起。究其原因有医疗体制机制因素、患者因素、医方因素等,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是部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有时去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准确道出了医学和医生角色的本质,即医学除了技术治疗,最大价值在于安慰和帮扶病人。医学不是技术的产物,而是情感的产物,行医不是交易,而是使命。因此,培养医学生的“人道主义”、“人文关怀”、“仁爱之心”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三、医学生素质教育的践行路径
(一)课堂教育是主渠道
人文素质教育首先应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把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体现在对大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11]。伴随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进程,西方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冲击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侵蚀。因而课堂教学能帮助大学生认知社会规律、培养正确的道德理念、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各类矛盾,切实起到对大学生的价值导向作用。
(二)践行文化理念是重要手段
1.践行“以学生为本”理念。人是最根本的元素,是一切事业行为的起点和终点,通过尊重人、关爱人,追求最大化的实现人的根本利益,以努力提升人自身的目的性,弱化工具性。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即实现学生“成人成才”的根本利益。通过“以教师员工为本实现以学生为本”即提升教师员工作为人本的目的性,以提升学生作为人本的目的性,从而达到教师员工在优越的人格尊重环境下,产生自身价值提升感及职业自豪感;使学生在有感的教育质量和人格尊重面前增强对自我及学业的自信,从而将高、大、空、远的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具体化。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