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唐玄宗(712-756在位)是个崇道的君主。学界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玄宗与道教的关系上,而忽略了他与佛教的关系。其实,他虽没有采取唐武宗灭佛那样极端的手段,但延续了唐初统治者“三教并用”的政策。“三教并用”政策的重要议题是如何协调三教,并使各自发挥作用。具体而言,玄宗的佛教政策,有一个微妙的发展过程:由前期的严加限制为主。到后期的择而用之。他礼遇佛教高僧,尤其是密宗。
严格限制和改造佛教的政策。据《新唐书》卷48记载,开元初,天下诸州寺数总计5358所,僧75524人,尼50576人,这还不包括村坊佛堂和私度的僧尼。寺院的数量较之唐初增加了一倍。佛教势力泛滥发展。玄宗崇尚儒、道,对佛教曾多方限制,颁布了一系列制约佛教的敕令。开元二年(714),由于中宗时听贵戚造寺度人为僧。富户强丁多削发避徭役,因此姚崇上书请加检括。并停道佛营造,玄宗采纳了姚崇的建议,万二千多名伪滥僧尼返俗回乡。伪滥指非法私度的僧尼。这是由于佛教盛行,大量劳动力堕入空门,免除了徭役和赋税,影响了国家收入。同时,禁止创建寺庙,并敕百官家不得与僧尼道士往还。之后,要求各地取缔铸佛、写经之业,认为市民开铺写经,公然铸佛,口食酒肉。手漫膻腥,严重亵渎了佛。“自今以后,州县坊州等,不得辄更铸佛写经为业。须瞻仰尊容者,就寺拜礼,须经典读诵者,勒于寺就读。如经本少,僧为写供。”接着,命毁化度寺无尽藏院,禁止士女施钱。所有钱帛供京城诸寺。隋唐时期,创立三阶教的信行法师在长安化度寺创立“无尽藏院”,化度寺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无尽藏院。无尽藏是隋唐时期佛教特有的聚敛财物的形式。佛教寺院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令统治者相当不安。早在隋开皇二十年(600),文帝就下了不准传播该教的诏令。武周时期。曾先后敕令检校洛阳福先寺和长安化度寺的无尽藏院。化度寺无尽藏院的被废除,给三阶教以沉重的打击。玄宗又令僧尼按儒家之礼拜父母,并为父母服丧。他下达了《令僧尼道士女冠拜父母敕》,强调孝是人必须遵守的天经地义的准则,教门中人作为人子,不能忘其亲而背离名教。他强迫佛教徒接受孝道观念,把佛教改造为符合其统治需要的宗教。
开元三年,下敕禁断妖讹,禁白衣长发会。“比有白衣长发,假托弥勒下生,因为妖讹,广集徒侣,称解禅观,妄说灾祥,或别作小经,诈云佛说;或辄蓄弟子。号为和尚。多不婚娶,眩惑闾阎,触类实繁,蠹政为甚!”。规定地方长官应捕杀信奉打着弥勒旗号的佛教新教派的一些人,开元十一年,令检括天下(少林寺除外)寺观田。开元十二年(724),他让所有佛教徒参加考试。六十岁以下者,三年合诵二百张经,然后参加考试,不得以坐禅代替策义试,落第者一律返俗。这样一来,大批无知之徒被扫地出门。开元十三年(725)发动了一场规模庞大的打击三阶教的运动:要其教徒放弃独居状态。与其他僧侣杂居:将三阶教的经典《集录》全部销毁;若有继续保持异端思想者,迫令返俗。三阶教的活动因此受到极大的抑制。开元十五年(727),按政府的命令,大量乡村、市坊中的小佛堂被拆除、关闭。一些大的佛堂及佛像。也遭到了破坏。开元十七年(729),敕天下僧尼道士女冠三岁一造籍。开元十九年(731),玄宗下令,“再敕严禁僧尼道士在俗家居止往返”。他将僧尼的活动完全限制在纯宗教范围内,禁止僧尼与官吏来往。开元二十一年,他再次令僧尼拜父母,颁布《僧尼拜父母敕》。
玄宗打击佛教,几乎是全方位的。但考虑到佛教这一外来宗教的流行程度。排斥了灭佛的做法。他的打击佛教,多是从政治角度考虑的,为消除政治威胁,以巩固自己的皇权。在限制打击佛教的同时。也需要利用佛教有利于封建统治的一面。其实早在开元元年(713),玄宗诏令,用他的寝殿材料,修建安国寺的弥勒佛殿。天下大定以后。中外文化交流的渠道畅通,容纳各类意识形态,创立于隋唐的诸多佛教宗派任其继续繁衍发展。
玄宗改变对佛教的态度,可以说,佛教密宗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密宗是兴起于玄宗时代的一大教派。由“开元三大士”——天竺僧善无畏(673-735)、金刚智(669-732)、不空(705-774)三人所创立。密宗采集大、小乘教和婆罗门教的某些教义,吸收了印度古密教的密咒、密经,作为传教基础,无独立的思想体系。密宗与其他佛教宗派不同之处在于注重现世享乐。它抛弃佛教五戒。提倡纵欲。密宗为玄宗君臣提供了满足需要的教义。玄宗、哥舒翰等先后接受不空灌顶,皈依密宗,给予密宗强大的政治支持。礼遇密宗名僧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尤其赏识不空,使其位列三公。不空。与后秦鸠摩罗什、梁朝真谛、唐初玄奘共誉为四大译家,译出的佛经。达一百十一部、一百四十三卷。
善无畏是开元三大士之一。中印度人,释迦如来季父甘露饭王之后,在那烂陀寺深造过。他的师傅达摩掬多授给他总持瑜伽三密教。开元四年(716)带着梵经到达长安。五年(717)奉诏在菩提院翻译,畏奏请名僧同参华梵,玄宗命一行等助译。十二年(724)随驾人洛,复奉诏于福先寺翻译,翻译了大量的梵文经典。他善于祈雨和禁咒术而获得了玄宗的赏识。
金刚智,南印度摩赖耶国人,曾随师往中印度那烂陀寺深造。开元八年(720)到达长安,玄宗将其敕迎至慈恩寺,后迁往荐福寺。义福、一行及不空皆行弟子礼。十一年。玄宗敕金刚智在资圣寺译密教经。金刚智也善于求雨。开元十四年(726),金刚智,求雨灵验,“后随驾洛阳,其年自正月不雨迨于五月,岳渎灵祠,祷之无应。乃诏智结坛祈请。于是用不空鈎、依菩萨法,在所住处起坛,深四肘,躬绘七俱胝菩萨像,立期以开光,明日定随雨焉。帝使一行禅师谨密候之。至第七日,炎气烛烛。天无浮翳。午后,方开眉眼,即时西北风生,飞瓦拔树,崩云泄雨,远近惊骇。而结坛之地,穿穴其屋,洪注道场。质明,京城士庶皆云:‘智获一龙,穿屋飞去。’”虽然当时玄宗主要的心思在崇道上“于时帝留心玄牝,未重空门”,但听说金刚智要离去,“帝大惊,下手诏留住。”金刚智还善于禁咒招魂术。“初,帝之第二十五公主甚钟其爱,久疾不救,移卧于咸宜外馆,闭目不语,已经旬朔。有敕令智授之戒法。此乃料其必终,故有是命。智诣彼,择取宫中七岁二女子。以绯繒缠其面目,卧于地,使牛仙童写敕一纸,焚于他所。智以密语睨之。二女冥然诵得,不遗一字。智人三摩地,以不思议力令二女持敕诣琰摩王。食顷间。王令公主亡保母刘氏护送公主魂随二女至。于是公主起坐,开目言语如常。帝(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