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城市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1979-2009)(4)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王卫平 董强 发表于:2010-09-20 09:44  点击:
【关健词】江南城市史;回顾;思考
近代命运1840-1949》也以近乎一半的篇幅论述了近代江南市镇的镇区形制特征、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等问题。此外,一些专业性质较强的江南巨镇如盛泽、南浔、濮院、乌青等市镇也聚焦了众多学者的目光。 (五)区域城市比

近代命运1840-1949》也以近乎一半的篇幅论述了近代江南市镇的镇区形制特征、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等问题。此外,一些专业性质较强的江南巨镇如盛泽、南浔、濮院、乌青等市镇也聚焦了众多学者的目光。
  
  (五)区域城市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是城市史研究中的重要方法,江南城市史的比较研究主要有三种情况。
  第一,将江南城市与中国其他地域城市进行对比,探讨中国不同地域城市发展的模式。张海英考察明清江南城市手工业与华北城市手工业后,认为江南手工业品在明朝独树一帜的局面被打破,各区域经济体已出现更高层次的经济交流。王玉茹对近代江南市镇和华北市镇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各自具有的特点。唐力行、杨春雷等对江南市镇与明清徽州市镇进行比较,探讨江南、徽州市镇的差异与互动关系,以及不同自然人文条件下市镇经济与社会转型的关系。许檀将江南经济圈与珠三角、华北平原、长江中上游、边疆等经济圈作比较,认为江南城市经济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与丝、棉纺织业相结合的经济模式,市镇经济已成为江南经济最具特色的现象。她通过对众多地域经济结构的比较进一步指出,江南经济的发展不仅有赖于自身的发展,而且与外部市场条件休戚相关。明清时期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商品流通已大大加强,也正是由于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加强,商品流通的扩大,才使得各区域可以扬长避短、分工互补,进而形成各自的经济特色。
  第二,将明清江南城市与欧洲城市相比较,探讨明清江南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当为前引李伯重的《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一文。另外,樊树志选取“早期工业化”作为研究视角,认为工业革命之前的欧洲发达地区和明清江南一样都处于早期工业化阶段。江南市镇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诸如棉纺织业的技艺与规模,使同一时期的欧洲国家也相形见绌。江南以出口为导向的生丝、丝绸、棉布的外向型经济,已在全球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导致白银货币不断涌入中国。继弗兰克的《白银资本》后,美国加州学派的彭慕兰、黄宗智等学者,将江南与英格兰等地域进行比较,对江南城市发展进行了全新考察。
  此外,还有学者对江南地域内部的不同城市进行对比。如将苏州和上海作为比较点,探讨近代苏州地位的丧失与上海城市的崛起。
  
  三、对江南城市史研究的思考
  
  毫无疑问,江南城市史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就整体而言,江南城市史研究仍存在不少问题。迄今为止,尚未见有通论江南城市史的专门著作;个案的研究虽然不少,而对于江南城市群体的作用以及城乡互动关系的研究却较为少见;在个案研究的众多成果中,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以研究苏州、上海、杭州等中心城市及市镇的成果较多,而对于江南地区为数众多的中、小城市如湖州、嘉兴、无锡、常州及各县城等的研究甚为寥寥;已有的个案城市研究中,绝大多数采用经济史的视角,更多地反映城市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对于城市的社会史、文化史研究不够重视;综观已有的研究还可以发现,大量的成果集中在明清(含晚清)时期,而对于其他朝代或时段的城市史则少有关注;有关的比较研究虽然已经启动,但成果极为有限,仅是几篇文章,未见专著;等等。
  显然,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江南区域城市的历史作用与地位是不相称的,与江南区域史作为国际学术界的“显学”地位也是不相称的,因而需要广大同仁的进一步努力。为了把江南城市史研究引向深入,我们提出以下一些想法:
  第一,加强对江南城市史的史料挖掘和梳理。众所周知,城市史是一门综括领域较广的学科,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仅地方志中涉及城市变迁的史料就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资料固然值得研究者欣喜,但文献资料j}常分散也使得研究者步履维艰,故而收集和整理工作成为当务之急。近几年城市史相关史料的编纂出版虽取得一些成绩,但与目前国内各地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馆藏的相关丰富史料相比,却不尽如人意。另外,民间的口头流传及文字记载等也翔实的记录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这些庞杂的史料均需花费巨大精力去收集、整理与抢救。江南城市史的资料挖掘和整理工作,需要学界进行跨专业、跨地域的合作。
  第二,构建交流平台,营造学术争鸣的氛围。虽然学界已发表大量江南城市史研究的论著,但国内至今尚无专门的江南城市史乃至江南区域历史文化研究的期刊,学者只能借“它方宝地”来阐释研究成果。况且,近年来虽举办了不少有关江南城市史领域的学术会议,但主题往往囿于明清江南市镇研究及上海城市史等分支,尚缺乏以江南城市史整体意识为中心的学术研讨会。这些境况都不利于江南城市史学朝正规化、良性化的方向发展。笔者期盼学界同仁及相关研究机构,能够携手打造江南城市史研究的交流平台,多举办一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学术会议,为江南城市史研究有序、健康的发展而努力。
  第三,借鉴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视野等方面不断创新求变。长期以来,国内学者的城市史研究大都是从经济史角度切人,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尽管近年来情况有所改观,但进展并不明显。以江南市镇研究为例,国内学者的关注点集中在市镇经济方面,市镇社会、文化史虽有涉及,相对比较薄弱。而日本学者的成果尽管不多,却很有特色,如森正夫主编的《江南三角洲市镇研究》一书,很好地做到了实地调查与文献调查相结合、历史学与地理学、社会学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从而使人们对江南市镇形成了立体的认识;川胜守的《明清江南市镇社会史研究》主要体现出社会史研究特色,所论问题发人所未发,对于江南市镇乃至城市史研究极具启发作用。因此,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形成良性互动,对于促进江南城市史研究尤为重要。
  第四,江南城市史研究应具现实关怀,与古城、古镇保护紧密联系。江南古城古镇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目前国内古城古镇中遗存较为完整的体系之一。著名作家、民进中央副主席冯骥才曾撰文疾呼,“城市的历史文化形态,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财富。尤其是那些历史文化名城,都是地球上活着的最大的文物,是人类创造的千姿百态的人文奇迹,是一个个充满魅力的精神空间,任何文明的民族都懂得,必须珍惜它、保护它、加强它和衍续它。”著名建筑师与规划师、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20多年来致力于江南古城古镇的保护工作,为了保护江南风情各异的古城古镇而不辞辛劳。现今,对古城古镇保护社会各界已取得了一致的认同,作为江南城市史研究领域的学界同仁,应该负有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要求我们在还原历史图像、追寻历史记忆的同时,也应当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江南古城的保护贡献自己的才智。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