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典文学课”中的“三生教育”设计(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宁凡 发表于:2010-08-25 10:08  点击:
【关健词】三生教育;传统文化;古典文学
第二个方面是在中国古典文学课中渗透挫折教育的内容。这里的挫折教育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本来的所谓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

  第二个方面是在"中国古典文学课"中渗透"挫折教育"的内容。这里的"挫折教育"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本来的所谓"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中国古典文学课"的教学环节中当然会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设计。但是这种方式在其它课程的教学中也可以实现。而笔者在这里提出的"中国古典文学课"中渗透"挫折教育"更倾向于指一种感受、体验、学习他人在面对挫折时的态度、方法,为自己以后面对挫折时作必要的心理准备。古典文学的很多文本都真切地抒写了我们的先贤们面对挫折时的态度、心境,这为后世之人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孔子周游列国却毫无建树,但他仍然把"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李白身怀济世之才却报国无门,但他丝毫不气馁,仍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式的乐观来面对自己的窘境;苏轼经历过"乌台诗案"后,面对宦海的沉浮,宠辱不惊,表现出来的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式的淡定……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家及其文本的解读,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文学的熏陶中学会面对挫折时应该有的态度,应该秉持的心态。
  人生信念的树立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是一门课程能够完全解决的,但是在"中国古典文学"课上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发挥传统文化对塑造人生理想、树立崇高的人生信念的积极作用,把课堂教学与三生教育结合起来,却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罗崇敏.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3]刘献君.建国五十年大学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1999, (4):32-42.
  [4]郑永廷.关于高校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中国高教研究,1997, (2):23.
  [5]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