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题20篇作品。小说有沈从文的《动静》,李广田 的《雾季》,马尔俄的《飓风》,方敬的《经纪》;散文 有何其芳的《为孩子们》,姚可昆译《忆里尔克》, 李锡金的《角度》;诗歌有冯至的《译里尔克诗十二 首》⑦,李
9题20篇作品。小说有沈从文的《动静》,李广田 的《雾季》,马尔俄的《飓风》,方敬的《经纪》;散文 有何其芳的《为孩子们》,姚可昆译《忆里尔克》, 李锡金的《角度》;诗歌有冯至的《译里尔克诗十二 首》⑦,李慧中的《野马川(外二则)》。本期的作 品,以小说较突出,《动静》、《雾季》、《飓风》都是 较好的作品。本期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校外作 者比此前更多,且由前一期的国统区重庆作者扩 大到解放区延安;二、里尔克作为译介的中心对 象,前面曾刊过卞之琳的译诗,本期又刊冯至的译 诗和姚可岜的介绍性译文,这就把里尔克隆重地 推荐给读者了。
第2卷第2期于1945年1月1日出刊,载10 题22篇作品。小说有沈从文的《芸庐纪事》,李金 锡的《“还是一个人”》,靡芜的《某太太》;诗歌有 冯至的《译尼采诗七首》,穆旦的《合唱二章》,罗 寄一的《诗六首》;散文有李广田的《日边随笔》, 靳以的《短简》,姚可岜译歌德的《自然》,黄丽生 的《沉思者》。本期亦有一些精彩之作,沈从文的(浅谈中国文聚社的出版物)
《芸庐纪事》、穆旦的《合唱二章》、罗寄一的《诗六 首》、李广田的《日边随笔》,都可以作为作家的代 表作看待。作者中又有一些新名字,李金锡、靡 芜、靳以、黄丽生都是第一次出现在《文聚》上。他 们的出现,说明《文聚》的影响已远达国统区和解 放区,并引起了著名作家的重视,前期的何其芳、 本期的靳以、下期的魏荒弩、袁水拍、程鹤西都赐 稿支持。
第2卷第3期于1945年6月刊出,载作品10 题30篇。散文有汪曾祺的《花园》,流金的《新生 三续》,马尔俄的《林中的脚步》;小说有冯至的
《爱与死》,魏荒弩译左琴科的《略莲与敏卡的故
事》;诗歌有杜运燮的《恒河•欢迎雨季》,袁水拍 译《几首英国歌谣》,穆旦的《线上》,朱自清的《常 识的诗》,程鹤西的《旅途存稿》。本期有几篇重要 的作品,如汪曾祺的《花园》,马尔俄的《林中的脚
步》,冯至的《爱与死》,杜运燮的《恒河》、《欢迎雨
季》,朱自清的《常识的诗》等。这是今天所见《文 聚》的最后一期。其中没有显示出任何停刊的迹 象,但《文聚》即此中止了。这原因是抗日战争胜 利了,迁移到昆明的人们,倍感欢欣鼓舞,纷纷做 着回家的准备,文聚社也无心再编辑《文聚》杂志, 便停止出版了。
概括起来,6期《文聚》共发表了65题127篇 文章。这些文章大约可以归为诗歌、小说、散文三 类,其中诗歌23题84首,小说17篇,散文25题
26篇,以题目论,最多的是散文,以篇章论,最多的 是诗歌。据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诗歌和散文 是文聚社创作的主攻方向,诗歌则是文聚社最偏 好的文学种类。事实上,文聚社取得最高成就的 也是诗歌。另外,这些文章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翻 译作品,计有《里尔克少作四章》、《拜占廷》、《魏 伦诗三首》、《忆里尔克》、《译里尔克诗十首》、《译 尼采诗七首》、《自然》、《略莲与敏卡的故事》、《几
首英国歌谣》(9首)、《常识的诗》(11首)等10题
48首(篇),几近《文聚》文章总数的2/5。有的栏 目的第一篇作品是翻译,以后才是创作,第2卷第
2期开卷“头篇”就是翻译。这说明文聚社对引进 外国文学资源较为重视。而在所发的翻译作品 中.里尔克的诗数量第一,外有一篇介绍里尔克的 文章,可以见出文聚社对里尔克的推崇。里尔克 的思想种子在西南联大文学中生根开花,恐怕与
《文聚》对里尔克的推介之功分不开。
在《文聚》上发表文章的作者计有39人,其中 西南联大学生(包括西南联大毕业工作的同学)18 人,教师7人,校外作者14人。发表作品最多的 学生是穆旦,有《赞美》、《春的降临》、《诗八首》、
《合唱二章》、《线上》5题,其次是马尔俄,有《怀远 三章》、《桥》、《飓风》、《林中的脚步》4题;再次是 杜运燮,有《滇缅公路》、《马来亚》、《恒河•欢迎
雨季》3题;再其次是汪曾祺有《待车》、《花园》,林 元有《王孙》、《哥弟》,方敬有《司钟老人》、《经 纪》,罗寄一有《一月一日•角度》、《诗六首》,他
们各自发表2题;其余作者各发表1题。老师中
发表作品最多的是沈从文,有《新废邮存底》、《王 嫂》、《秋》、《动静》、《芸庐纪事》5题;其次是冯至 和李广田,冯至有《十四行六首》、《译里尔克诗十 首》、《译尼采诗七首》、《爱与死》4题,李广田有
《青城枝叶》、《悔》、《雾季》、《日边随笔》4题;再 次是朱自清,有《新诗杂话》、《常识的诗》2题;还 有卞之琳、罗常培、闻家驷各发表l题。校外作者
除姚可岜发表2题外,其余作者均发表1题。
以文章题数计,西南联大学生发表3l题,老 师18题,校外作者16题,学生作品最多,老师和 校外作者题数相差不大。毕竟文聚社是一个学生 社团,机关刊物《文聚》应以发表社员和本校学生 的作品为主。老师在上面发表作品有两层意思: 一是支持学生,以老师的名誉和作品的成就,提升 杂志的品位,使杂志赢得更多的读者;二是作为范 本,起指导作用。老师的文章有三类:一类是创 作,如沈从文的《王嫂》、《秋》,冯至的《十四行六 首》,李广田的《日边随笔》,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可以称为“代表作”一类的东西;再一类是翻译作 品,如里尔克和魏伦的诗,翻译本于借鉴目的;第 三类是表达观点的,可称为随笔式论文,如朱自清 的《新诗杂话》提倡诗歌散文化、民间化,沈从文的
《新废邮存底》提倡正确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强调 国家民族的观念,这类文章对文聚社的创作无疑 具有指导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文聚》在有限的篇 幅里发了那么多校外作者的作品,表现出文聚社 的宽阔胸怀和走向全国的雄心壮志。
三、《文聚丛书》和《独立周报》 文聚社的第二种出版物是《文聚丛书》。这是
一个气势不小的出版计划,《文聚》曾登广告,拟出
l套10本,包括小说集:沈从文《长河》(长篇),冯 至《楚国的亡臣》(中篇),刘北汜《阴湿》(短篇), 林元《大牛》(短篇),马尔俄《飓风》(短篇);散文
集:李广田《日边集》,赵萝蕤《象牙的故事》,方敬
《记忆的弦》;诗集:穆旦《探险队》,卞之琳《(亨利 第三>与(旗手)》。除《<亨利第三)与<旗手)》是 翻译外,全是创作。丛书的作者可以泛称“西南联 大作家群”:沈从文、冯至、李广田、卞之琳是西南 联大的老师,刘北汜、林元、马尔俄、方敬、穆旦是 西南联大的毕业生,赵萝蕤是西南联大的家属。 西南联大规定夫妻不得同校工作。尽管赵萝蕤饱 读诗书,也只能做陈梦家教授的家属。《文聚丛 书》作家群显示了西南联大文学创作人才的整体 实力,虽然并没囊括西南联大全部创作人才,但这 些作家在当时都是声名卓著的了。(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