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和戎外交有一定的无奈性。李鸿章或洋务派不是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没有决策权,只能秉承最高统治者的意见而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中国是半殖民地的弱国,在战场上的较量已告失败的情况下,屈辱求和是一种必然。
第四,“和戎”外交有一定的无奈性。李鸿章或洋务派不是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没有决策权,只能秉承最高统治者的意见而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中国是半殖民地的弱国,在战场上的较量已告失败的情况下,屈辱求和是一种必然。洋务派中的某个人,如李鸿章,签订这些条约是为“情势所迫,即使换另外一个人,也是不得不签的”。[6]
参考文献:
[1]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未刊信稿[Z].上海:传忠书局,1879.
[2](清)吴汝纶.李文忠公全集•李鸿章奏稿[C].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
[3]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Z].北京:中华书局,1979.
[4]欧凯.李鸿章“和戎”及“以夷制夷”国防外交思想初探[J].传承,2011,(17).
[5][6]杨宏雨.洋务派“外须和戎”浅析——利国与误国共存[J].复旦学报,2002,(6).
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