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米点山水对元代缪佚《云山雾霭》的影响(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李青阳 发表于:2011-10-11 14:49  点击:
【关健词】缪佚 《云山雾霭》 米点山水 审美 笔墨
以书入画,强调诗、书、画一体,使元代绘画更具抒情性。隐逸市井、寄情山水的元代文人都喜欢墨戏自娱。像赵孟 、倪瓒、王冕等不仅是大画家,也是著名的大作家、大诗人。珊瑚玉树映清辉,画里有诗诗有画,缪生写画如

  “以书入画”,强调诗、书、画一体,使元代绘画更具抒情性。隐逸市井、寄情山水的元代文人都喜欢墨戏自娱。像赵孟 、倪瓒、王冕等不仅是大画家,也是著名的大作家、大诗人。“珊瑚玉树映清辉,画里有诗诗有画”,“缪生写画如写字,趣到不必求其工”。⑨缪佚能诗善画,又出身于书法篆刻世家,《云山雾霭》自然有一种蕴藉含蓄的诗情,再来看其画面的款识:至正元年三月十一日,海虞缪佚。以楷书行篆籀之笔,骨力遒劲,云山之间的屋舍亦以书入画勾勒而出,笔法劲健,书画同源所臻之画境体现出超迈的人格气象。
  三、缪佚《云山雾霭》的历史地位
  “云山笔法出王维,佚也风流每过之”,“南宫书画俱称绝,谁其继之缨海虞”,是说云山水墨发端于唐代王维,缪佚也是清姿卓越,其风采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米芾的书画艺术堪称绝品,能继承他的人只有海虞的缪佚。这些诗句是一百年后明代人对缪佚的评价,说明当时缪佚的画作很受文人的喜爱,但其真迹流传甚少,大量赞誉缪佚风采的诗篇都是题在明代画家马愈的《临缪佚山径杂树图卷》上。更有甚者,“明代马愈临元人缪佚《树石图》一卷,被割去马愈临款一行,就充作元缪佚画了。”⑩今天缪佚的画罕为见之,人以画传,画家必以画名,幸有《云山雾霭》图可一睹之风貌。
 唐王维首倡“水墨至上”说,始引发历代画家对笔墨关系的思考。南朝齐谢赫的著作《古画品录》中“六法论”提出“骨法用笔”,是说所谓骨法及笔法。当时绘画以线条勾勒造型,对象的结构、体态、表情,只能靠线的准确性、力量感和变化来表出,可谓“有笔无墨”。唐末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把“墨”放到与“笔”同样重要的位置,至此有笔有墨成为传统绘画的评判准则。宋代二米的“米点山水”以水墨晕染为主,多不见笔,积点成线,形成一种空蒙迷惘的景色,可以说是“有墨无笔”。缪佚的《云山雾霭》明显受到王维、米芾“水墨至上”观点的影响。
  米芾的水墨山水虽然随性点染、意趣天成,但“米在山水画的形体、景境、皴法等方面都不十分完备”。“米画多是一排山头,过于缺乏‘高下相背,远近重复’之趣”,“山水的形体结构,前后空间关系,景象都很简括”。{11}缪佚的《云山雾霭》以全景山水布局,山石结构、前后空间俱比米画丰满,并借鉴了王维的“破墨山水”,用水墨渲染出山形的阴阳向背。
  元代高克恭学米芾,兼融董源、巨然之法,以墨韵为主,笔法为辅,云山笔墨远繁复于米点山水,但整体气韵似乎稍逊一筹。相比而言,缪佚倒是不出米画之樊篱。然米氏山水囿于山石结构的表现,限制了画面的丰富性,如何拓展水墨的表现力,成为他的主要思考。线皴可以加强山石的结构与体积感,但又会弱化墨韵。于是,缪佚把山峰、石岗大的结构归纳出来,略去所有线皴和山石的小结构,为大面积渲染腾出空间。接着,按山形的阴阳相背,用水墨层层渲染,趁墨色未干之时,再以浓浓淡淡的墨点加强渲染的效果。如是之,《云山雾霭》呈现出显著的体积感和神奇的光感。
  缪佚是全面继承米点山水并有所发扬。可惜无其他作品传世,看不到缪佚的艺术全貌。仅以《云山雾霭》而言,除了前述的艺术特色之外,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水墨的渲染略显稚疏,山石结构简化之后,尚未自觉地用墨染把握山石的体积块面,致使画面未达到更丰富的层次。其次,空间感稍显局促,中近景距离太近,树与后面的云山之间还不够阔远。最后,《云山雾霭》的尺幅比较小,整个墨韵效果还是很好的,但若作大幅山水,就可能导致画面单调空洞而泛于流表。
  米点山水抒发了一种平淡天真、悠闲自在的情趣,明清的画家都或多或少地借鉴、吸收了其艺术手法。明代戴进《仿燕文贵山水图》(图2),与缪佚画的云山、近坡一样,几无墨骨,而视觉中心部分的房舍、树木则以中锋线条画成,从而形成强烈的艺术对比。画面的空间层次分明,这点比《云山雾霭》处理得更好。清代龚贤的云山对墨的运用以趋极致,以《千岩万壑图》为例(图3),山石布局可谓气势磅礴,水墨渲染层次清晰、繁简得体、浓淡适宜,山石产生强烈的体积感和光感。缪佚的《云山雾霭》虽没有达到龚贤云山水墨的高度,但作为他那个时代的探索,还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①②③④⑨赵苏娜.故宫博物院藏历代绘画题诗存[G].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85,170,295,292,68.
  ⑤潘德荣.陈望衡.本体与诠释第六辑美学研究与诠释[M].上海:上海人,2007:210.
  ⑥潘运告.宋人画论[G].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22.
  ⑦李浴.中国美术史纲(下卷)[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380.
  ⑧俞剑华.中国画论选读[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217.
  ⑩陈德富.中国书画鉴定基础[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247.
  {1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256.
  
  作 者:李青阳,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博士生,铜陵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理论与创作研究。
  编 辑:杜碧媛E-mail:dubiyuan@163.com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