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抑制与农民的经济合作(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李佳 杨世武 发表于:2012-08-14 11:28  点击:
【关健词】农民合作;分工抑制;反馈机制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目前还有存在不畅的问题,户籍制度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的主要原因,和户籍制度紧密相连的是城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受户籍制度的制约,农村人口享受不到城市人口的福利,如子女教育、投资、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目前还有存在不畅的问题,户籍制度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的主要原因,和户籍制度紧密相连的是城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受户籍制度的制约,农村人口享受不到城市人口的福利,如子女教育、投资、就业、购房的便利,城市居民享有的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险;户籍制度的存在使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难于在城市长期居留,他们的迁移预期只能是暂时性的,农村劳动力呈现“候鸟式”的迁徙特征,不断地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流动。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还受到就业制度的歧视,包括对农村就业者在求职、就业、管理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如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总量控制,职业、工种限制,强制性收取管理费、用工调节费等。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另一个障碍则是人力资本积累的缺乏。长期落后的农村教育,使得农村的劳动力总体素质比较低下,缺乏必需的专业技能,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转移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即使转移出去,大多也只能是进入技术要求低、工资报酬低的领域,很难在城镇稳定就业。
城镇化发展滞后,弱化了城市的集聚功能,限制了二三产业的发展,使得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弱化。城市自身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就业压力更压缩了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就业的空间。城市化进程在区域间的失衡,使得发展不充分的西部、中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更为困难。
(二)农业内部分工的抑制
农业内部的分工,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横向分工,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同一层次的不同项目进行分工。二是纵向分工,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围绕着一个核心项目的上下游环节进行分工。这两种分工可以互相补充,互相结合,共同形成农村的网络分工体系,这种分工体系从以农产品为中心的自给自足经济逐渐演化而来。[2]农业内部分工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节约交易费用,就会内生性地发展出“企业”或“准企业”形态的各类组织,这就是农民合作的逻辑。
农业产业深化不足的表现:一是农产品专业市场发育程度低。虽然经过30多年的发展,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多渠道、多主体的市场体系,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自给性生产占的比例还比较大,交易手段落后,交易方式落后,主要依靠传统的集市贸易、专业批发、订单购销等,现代方式的农产品交易发育还不成熟,农产品专业市场是销售环节的重要媒介,其发育程度,直接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的深化程度
二是农产品加工率和附加值低。加工业是薄弱环节,特别是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加工产业滞后,不能充分发挥专业化分工经济的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比较低,加工技术与加工设备落后,阻碍了农产品的进一步加工升值。
三是产业化之间产、供、销脱节。农业产业化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联系不够紧密,生产、流通环节割裂。
针对以上问题,提高农业就业容量和深化农业内部分工主要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改变种植业结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同时发展林牧副渔,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拓展。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农产品的精深加工,通过延伸产业链,既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又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培育新品种和开发新市场也是深化农业内部分工的手段,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从数量的保证转向品质的要求,消费者对农产品的生态、营养、保健等方面有新的要求。这既是对农业的挑战,也为农业的内部分工深化创造新的机遇。农产品生产者要充分利用这种机遇,加强与科研机构的联合,培育有市场前景的新品种,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引进、吸收生产新技术、加工新工艺,强化产品的技术含量。
在农业内部分工深化的过程中,观念的更新也是很重要的,要树立以下观念:(1)创新观念。创新是打破原有的静态均衡,使经济发展的途径。农业的创新,不仅是新产品、新技术的发明创造,同时也是指新的市场需求的创造、新的市场组织的出现等。因此,要在注重技术创新的同时,充分进行制度创新,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创新、农业组织制度创新等,为农业发展争取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竞争激励机制。(2)开放观念。首先,要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充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和气候多样性等资源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品,争取在国际化市场上占有更多的份额。同时,主动使用外部形势的变化,随着市场变化调整农产品生产经营策略,发展优势农产品。在市场的竞争中,在产品质量、产品设计标准、产品外观包装等方面创造特色,争取更大的市场占有率。
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政府的主要责任是通过政策的调整,改善农业的交易效率。政府要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和外贸体制改革,打破行业部门的界限,提高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程度,培养和健全市场中介,搞活农产品流通,按照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和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原则,调整国家的相关政策;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现状,通过多层次的投资主体和不同的投资方式,依据地区产业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有针对、有重点地完善农村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与国内外贸易紧密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出口;通过农户培训、信息提供、技术扶持等手段,解决农户在信息获取方面的困难;调整相关的金融政策,一方面要促使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商业性银行(农业银行)和合作性金融组织(农村信用合作社)协调发展,扩大正规金融部门对农村的资金供给力度,简化农民获得贷款的程序,降低农村金融的进入壁垒。另一方面,发展多元化的农村融资途径,例如加强小额扶贫贷款和扶持农村民营金融业的发展等。为鼓励农产品海外市场的发展,加强农产品出口信贷的管理,满足一般农业经营企业进出口农产品用汇的需要。 三、分工抑制对农民合作形成制约的反馈机制
农民合作层次低与分工抑制存在某种累积因果关系,要提高合作能力必须考察这种反馈环是如何形成的。这是一个自我繁殖、自我增强的机制,劳动分工产生了报酬递增,降低交易费用,使市场规模扩张,同时推动制度创新,分工达到一个更高的均衡,这样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但现实的制度条件往往抑制了分工,难以形成良性发展。
图1 分工与合作的反馈机制
在上面的图示中,可以看到,分工抑制与农民合作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由于规模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严峻的人地矛盾使从事农业的农民达不到专业化水平所需要的土地规模经营;分工抑制使人多地少的局面无从改变,制约了先进生产要素尤其是机械工具的使用,从而制约了农业迂回生产的发展,产业链的成长受到抑制;人多地少,导致农民收入水平低,影响了人力资本的积累,进而制约了农民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化的发展,在这个反馈环上,农村的分工抑制作为起点,最终导致了农民合作的低层次,并循环往复,不断自我强化。(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