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道德教育对我国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杂志 作者:杨红英 发表于:2011-08-04 18:31  点击:
【关健词】德育,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社会,学校,价值观,美国,培养,
当代西方国家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且目标明确,内容丰富、实用,途径开放,方法巧妙隐蔽,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启迪:我们应该根植于深厚的民族文化之中,将培养民族精神作为德育的核心目标;重视核心价值观教育;拓宽途径,创新方法,加强现代德育

 一、当代西方国家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主要特点
  为应对青年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当代西方学者在对道德教育现象进行微观研究时提出了形形色色的道德教育理论。道德教育理论学派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全球本位德育理论:包括生态伦理学、科学的人道主义学说和社会关心教育哲学。第二类是社会本位德育理论,包括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德育论,班杜拉的社会观察学习德育论和艾里克森等的新弗洛伊德主义德育论。第三类是个人本位德育理论,包括基于存在主义哲学之上的极端个人主义德育论,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上的德育论和基于认识结构心理学之上的德育论。[1]例如柯尔伯格等人主张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道德讨论以促进学生道德判断力的逐步提高;拉斯思等人设计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帮助儿童价值澄清;麦克菲尔、诺丁斯等人主张尊重儿童人格,引导他们设身处地地去体谅他人、学会关心,动之以情地开展道德教育;谢佛提出要形成一种与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德气氛;纽曼设计了社会行动模式以培养学生作用于事物、影响他人和开展公务活动的能力。
  西方在多元化政治、多元化政党和多元化信仰的社会背景下形成了以自由、平等、尊重、法制、人权等价值观为核心的稳固道德价值体系。虽然道德教育理论派别林立,也有社会危机和社会动荡,但这个体系始终没有被冲垮,其中有很多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为了能从理性角度全面把握和认识这些经验,需要对西方国家道德教育的主要特点作出归纳概括:
  1.道德教育的目标进一步明确
  当代西方各国政府非常重视学校道德教育,他们把学校道德教育作为培养具有合格道德素质公民的重要手段:主张以人为目的、德育趋向人性化,通过创造一个合乎人性的健康、向善、宽松的环境,培养与造就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善的人,培养有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的理想品格的社会人。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许多教改方案中都反复强调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爱国精神,能对国家尽责任和义务的“责任公民”。美国前总统里根特别强调学校应培养美国人的“国民精神”,主要指爱国、修养、诺言、恢复伦理道德、纪律等,以适应美国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受东方伦理道德的长期影响,日本成为当代发达国家中最重视道德教育的国家之一。他们改变了以往教育偏重技术、智力培养的特点,把教育目标的“智、德、体”改为“德、智、体”,并提出了多项加强德育的措施。日本的高校德育一直遵循着《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教育基本法》规定:“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出和平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爱好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价值,注重劳动和责任,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学校教育法》中还进一步规定:“大学作为学术中心,在教授广博知识的同时应以教授和研究精深专门的科学、艺术并发展才智、道德及应用能力为目的。”德国的道德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法律的方式明确规定了的。在《联邦德国教育总法》中,对于学校在德育方面的目标是这样规定的:“培养学生在一个自由、民主和福利的法律社会中……对自己的行为有责任感。”法国教育部1977年在《法国教育体制改革》文件中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自由社会的公民,使每个青年具有头脑,从而使他能够独立地重申社会协约,或他认为在需要时能够修改这种协约。”1985年,法兰西学院全体教授在向总统提交的正式报告中建议学校不能回避义不容辞的实施伦理道德教育的责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植学生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判断能力。”[2]
  2.道德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
  尽管西方各国道德教育都有自己的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即从要求单纯的个人道德完善,转变为注重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和生产所需要的基本道德素质上来。从总体上看都是围绕公民教育进行的,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法制观教育、价值观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健康人格教育等自然成为西方高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首先,从满足和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出发,不断根据学生实际讲授某种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念,从而把道德教育推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进行宗教教育、民主教育、和平教育、国际理解教育、自由平等人权教育、现代生活方式教育、消费教育、心理教育、健康人格教育、人际关系教育、保护环境教育、反色情暴力教育、反吸毒教育、反艾滋病教育等等,不但内容无所不包,而且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其次,西方高校也比较注重解决道德教育内容的层次性问题。如在美国,小学普遍开设公民教育课,中学一般开设宪法、美国政治制度等课程,大学则主要通过开设各种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帮助大学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理解美国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念。
  3.道德教育途径的开放性与方法的潜隐性
  道德教育的隐蔽性和巧妙性是西方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一个显著特征。学校和家庭是西方高校进行道德教育重要的传统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改变,宗教、政党、社区、大众传媒等也逐渐成为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政府的管理、指导、引导和协调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结成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协调的道德教育网络,所有的人员、所有的场所、所有的时机都被用来宣传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而且所有这些工作都是自觉的、自然的、互相配合的,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合力。例如,美国战后已从单纯依靠历史课和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模式演变为学校、教学、活动、家长联谊会、童子军等学生组织以及国庆等节假日的庆祝活动、文艺表演、宗教仪式来完成。在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宗教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在对高校学生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取自宗教的论据比比皆是。教权主义者和教士们以青年道德健康保护者自居,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灌输符合现代资本主义需要的宗教信条,其中包括许多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政党是当今西方各种类型国家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政治现象之一。西方国家的竞选不仅是一次进军国家最高权力的政治角逐,而且是一次对广大民众进行深入全面的道德教育的“政治课”,对普及和宣传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社会主张和价值观念等是很有实效的。(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