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止于此。片中的剪辑节奏把握得极为恰当。整体节奏十分紧凑,毕竟比赛项目众多,对于每个项目的表现只能给予很短的时候,里芬斯塔尔处理得十分坚决,绝不拖泥带水,往往只是截取一两个关键性瞬间,就直接将
当然,不止于此。片中的剪辑节奏把握得极为恰当。整体节奏十分紧凑,毕竟比赛项目众多,对于每个项目的表现只能给予很短的时候,里芬斯塔尔处理得十分坚决,绝不拖泥带水,往往只是截取一两个关键性瞬间,就直接将运动员推向领奖台,观众也就不停地在“胜利、胜利”的光荣感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对影片价值取向的认同。偶尔的时候,剪辑似乎也放慢过脚步,比如足球比赛出现伤人事件,镜头曾较长时间地留给观众席上的群众,但这种“休息”一方面是必须的,另一方面它其实又有着另一个层面戏剧性的补给,不是完全地急速刹停下来。更多的时候,剪辑还配合着长焦镜头下呈现出的加速运动的效果,来制造氛围,比如自行车比赛时,长焦选取的特写与快速剪切结合;划艇比赛时,更是将长焦、小广角的大仰拍与快速剪切有机结合,长焦镜头造成的空间压缩感,与广角在划艇上的镜头晃动,配合着人们的吆喝声,在一片碎剪中呈现出密不透风的架势。
参与完成影片这种饱含情绪力量的节奏的,还有音乐与解说。音乐是视听中最容易潜移默化影响观众情绪的力量。也许对于今天习惯了杜比51环绕立体声轰炸的观众,《奥林匹亚》的那种“古典式”的录音多少有些单调,但片中那种音乐所要求出位的表现力却是观众依然可以感受的。包括解说——里芬斯塔尔将解说词视为纪录片之敌,因此片中的解说多是以“现场”体育评论员解说的方式说出的(其实是后来配上去的)——其多变的语气的轻、重、停、连的传达本身就足以成为一种叙事的因子。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意志的胜利》,还是《奥林匹亚》,里芬斯塔尔镜头下希特勒的形象是高度统一的,给人一种坚不可摧的感觉。纳粹自身所设定的一整套视觉符号体系是极其规整而强烈的,里芬斯塔尔在镜头中将这种符号加以进一步地发挥。两部影片中,里芬斯塔尔主要采用了统一的侧45度的仰角进行拍摄——尽管《奥林匹亚》中仰角不再如前者夸张,但侧45度所带来的人物的丰富性与丰满感,固定镜头配合常用的特写景别里希特勒无太多变化的表情以及划一的纳粹标志性动作,这种视觉的刺激统一而强烈。于是,观众印象中“反复”出现的希特勒就在这样一种固定角度里以坚不可摧的伟岸出现。
里芬斯塔尔就是在看似平常的元素组接中,让观众在形式的愉悦中悄无声息地被卷入。一次视听的说服完成了。
正如桑塔格所传达的 “作为少数人或反叛趣味的、十年前尚值得捍卫的艺术,今天似乎已经不值得捍卫了,因为它所提出的伦理和文化问题从某种意义上已经变得严肃乃至危险。” 这无疑是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醒,时刻警醒人们不要忽视了影片背后的巨大的意识形态能量,从而从政治及道德含义上限制其作为法西斯宣传的影响力。
但这并非要全盘否定里芬斯塔尔的美学价值和形式技巧。里芬斯塔尔的形式如此完美的契合了法西斯宣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内容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归根到底,它不是影片法西斯意识形态的最终来源,它只是强化这种意识的一种宣传工具。
[参考文献]
[1] 齐传贤.奥运风云录[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152-153.
[2] 顾铮.在艺术与政治之间:里芬斯塔尔的电影美学[EB/OL].http://site.douban.com/widget/forum/157510/discussion/30001199/.
[3] Paul M Lester.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M ].霍文利,等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55.
[4] 焦雄屏.时代显影——中西电影论述[M].台北:远流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谢韩伟 (1982— ),男,福建霞浦人,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硕士,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影视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影视摄影理论与创作。(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