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和经济办法来维持金融市场稳定的情况下才能实施。法案规定,对银行实行强制性国有化的动议必须在2009年6月30日之前提出,并在10月31日前执行。德国上议院2009年4月3日通过该法案,总统克勒4月7日签署该法案。
二、西方国家国有化措施的历史脉络和原因
浅谈中国如何走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私有制一直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的基础和主体,但经济体系中一直存在国有经济。在其发展初期,国有经济主要集中在一些私人资本无力经营的部门。主要是矿山、铁路、公路、河道、港口、邮政,但国有经济规模相当小。两次世界大战及20世纪的几次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迫使西方国家多次采取国有化措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于战争需要,美、英、德等国都曾对军事工业、铁路、航运和电力等行业的私人企业采取了国有化措施。战争一结束,这些被国有化的企业又大多通过出售转变为私有制企业。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期。德国、意大利等国政府通过高价大量购买濒于破产的私人企业股票的办法,使一些银行和重要的工业交通企业国有化,危机结束后即采取非国有化措施,把政府持有的股权出售给私人投资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日等国的国有军需企业大量增加。许多企业受到战争和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击。私人资本没有力量对它们继续投资,使其迅速恢复起来。为迅速完成战后经济重建,一些西方国家采取了国有化措施。除美国、日本、原联邦德国以外,英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对本国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和重要矿产资源企业实施了国有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多次发生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危机期间许多企业濒临破产,银行、保险等金融企业因为影响广泛,航空、汽车、海运、铁路等行业因为投资巨大、就业人数多,许多西方国家不时采取国有化措施来挽救上述企业。随着西方国家国有经济规模的扩大。国有企业的弊端逐步显现,财政负担越来越大。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国家掀起了大规模私有化浪潮。纷纷推行私有化,缩减国有经济规模,将国有企业卖给私人经营或实行公私混合经营。20世纪80—90年代,一些西方国家纷纷私有化基础设施领域的国有企业。总的来看,西方国家的国有化和非国有化往往交替出现。西方国家国有经济大多在战争和经济危机时期发展较快。一旦战争或危机结束,国有经济就会大大收缩。
西方国家一贯推崇私有制和自由竞争,认为将私有企业国有化与其基本价值观相背离。从历史上看,西方国家每次国有化都有其深刻而特定的原因,国有经济扩张和收缩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影响,并不像私人企业那样主要依靠市场竞争发展。国有企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不少西方国家作为解决这次金融危机的最后手段,是因为国有企业是一种特殊企业。具有特殊的性质。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企业形式,任何一种企业形式都有自身的优点,也必然有某些缺点或弱点,国有企业也不例外。--浅谈中国如何走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第一,特殊的产权制度使其具有更大的风险承受能力。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般企业实行以自由契约为基础的法人制度,即自然人和法人可以按《民法》、《商法》、《公司法》等所规定的一般规则以及工商行政管理的一般制度自由地建立企业,并按自己的意愿自己经营或委托他人经营企业。而国有企业并不是一般民事主体自由契约的产物。国有企业无论采取全民所有还是国家所有的方式,资本金都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投资。其借款和发行债券一般比私有企业更容易。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这个优点,可以使其克服一般企业的产权所有者的局限性,具有更大的承担风险的能力,投资和决策的眼界更宽广。--浅谈中国如何走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第二,特殊的产权制度决定了其经营行为可以超越单纯的商业利益目标。
西方国家设立国有企业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经营获利,而是希望国有企业能够以企业行为实现政府的政策意图,以达到政府以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经济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因此,为了保证国有企业实现这部分公共职能,西方国家能够长期容忍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和亏损,并支付大量补贴。国有企业的这一独特优点决定了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包括像美国这样的对国家干预经济抱有强烈反感的国家。都离不开国有企业。同这一优点相联系的是,由于国有企业被赋予超越商业利益利润之外的其他目标,虽然可能削弱其市场竞争力,但在应对危机中可能发挥私人企业不能发挥的作用。
第三,特殊的融资渠道成为提振投资者信心和促进经济稳定的有力保障。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融资渠道包括财政拨款、国家银行贷款、国家向国际金融市场进行主权性融资发行主权债券、接受外国政府贷款等。在经济危机中,国有企业强大的融资功能,成为提振投资者信心和促进经济稳定的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