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60年的改革历程与发展战略研究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范伟 发表于:2010-10-28 13:42  点击:
【关健词】财政;体制;改革
60年来,江苏财政已由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向财政分权全面转轨,财力不断壮大,在促进江苏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文章从财政收支变化、财政体制变化以及财政改革方向变化入手,旨在通过总结江苏财政60年的发展经验,结合国家财政发展方向和江苏现阶

60-year-Financial Reform of Local Fin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Take Jiangsu as an Example
  Fan Wei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Trade, Jiangsu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Nanjing, Jiangsu 210013)
  
  Abstract: After 60 years development, the financial system of Jiangsu has been changed from highly concentration to decentralization. The growing financial resources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Jiangsu and also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hanges of financi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direction of fiscal reforms, and then aims at summing up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experience in Jiangsu. By combining with the state's financial dire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Jiangsu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olicy options of Jiangsu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finance; system; reform
  
  江苏财政在全国处于重要地位,江苏财政体制不断完善,财力不断壮大,在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为促进江苏经济发展,推动江苏经济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财力从经营性领域退出,主要用于社会公共需要和社会保障方面,财政调控方式正在转变,财政职能日臻健全,一个稳固、平衡和强大的财政体制正在建立。
  
  一、江苏财政60年间的发展历程
  
  (一)财政收入规模剧增
  1950年江苏财政收入只有3.95亿元,到2008年底,江苏财政收入已达7109.72亿元,增长了将近1800倍,年均增长13.8%。从总量上看,江苏财政收入增幅随着江苏经济的发展而增加,其历年的收入,除1961年以后的几年和1967年以后的3年外基本上是逐年增加的。从1950年的3.94亿元,到1957年达到10亿元,1987年达到100亿元,2001年突破1000亿元,按照2000年之后的增长速度,到2009年全省财政有望突破1万亿元。在全国各省市中,江苏财政收入20世纪70年代在第四、五位,目前位于第二位。从增速上看,随着不同财税体制改革政策的实施,中央和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稳定性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成正相关。据统计资料分析,1950—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全省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为31.29%;1953—1976年财政体制不断调整时期为8.09%;1977—1993年地方财政大包干时期为15.54%;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24%以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分税制的实施和全省经济的快速、有效增长,全省税收保持持续较高的增长势头,成为全省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
  建国后,随着经济的增长,财力的增加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江苏财政支出总额是不断增加的。1950—2008年,财政支出年均增长率为15.5%。从各个年份看,1970年之前支出规模控制在10亿以内(1958—1960年除外),1970—1977年支出规模控制在20亿元以内,1978—1984年财政支出规模控制在20亿—40亿元之间,1996年突破300亿元,2003年突破1000亿元,2008年达到3247.49亿元。
   经过以农业税为主到各种行政性收费、集资、“三提五统”等五花八门的收费项目的“费大于税”格局到 “一步减,二步免,三步补”的农村财政制度改革,再到目前江苏省财政新农村建设的“十大工程”和农村五件实事,财政如何对待“三农”问题有了质的转变,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连续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2005年,省财政对“三农”领域的各项投入达150.4亿元,在2004年增长55.3%的基础上又增长了32.9%,2007年三农各项投入230亿元,最近5年增长35.1%。2008年省财政对15个省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投入的“打包”资金增加到8亿元。江苏60年来很好地实现了从向农民收取转变为对农民给予和服务。
  从建国走到今天,江苏财政逐步实现“为民理财,保障百姓利益”的理念。省财政2007年安排民生支出73.2亿元,比上年增加21.1亿元,增长40.5%。加大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在全国率先实现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目标,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城镇、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全民医保”保障网。“民生工程”得到财政的大力支持。同时,社会事业在财政的有力保障下呈现新气象,教育、科技、公共卫生、文化和体育等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2008年全年教育支出583.9亿元,增长27.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10.6亿元,增长16.5%;公共安全支出251.5亿元,增长19.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1.7亿元,增长17.3%。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287.8亿元,科学技术支出88.2亿元,环境保护支出91.9亿元,分别增长55.2%、28.4%和102.6%。
  (三)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演进
  财税体制改革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稳定的收入增长机制保证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宏观调控能力的提高,也支撑了其他方面的各项改革。建国后,全国实行统一的财政经济体制,江苏财政体制经过一系列的变革,分为三个阶段。
  1.1977年之前的财政体制。1950年,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江苏财政均统一于中央;1951—1952年,国家实行中央、大区、省三级财政,随后在1953年实行中央、省、市、县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江苏地方财政得以扩大体现在1958年后,此时中央决定把一部分企业下放给地方管理,适当地扩大了地方财政。
(一)继续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合理地运用财政手段是保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地方财政的发展状况不仅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安定,也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质量。在经济发展有起伏的时候,财政政策要充分运用其导向功能(即通过物质利益关系诱导人们的经济行为使其符合国民经济的运行),稳定功能(即通过调整总支出水平,使支出水平等于产出水平),协调功能(即协调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要与经济环境相互融合,才能达到积极的政策效应。如此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了对经济企稳回升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已初见成效。对于省级政府来说,既要着力弥补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又要积极促进市场发展。对应到财政职能上,省级政府财政职能重点应放在公共服务职能和经济发展职能上,而经济发展在市场失灵的非竞争性领域离不开财政体系的公共服务职能。因此,要进一步发挥财政对经济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财政资金对经济的引导方向主要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鼓励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制度创新,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积极发挥财政种子资金的作用,搞好政府职责内的政府性基金运作,提高其运作效率。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