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受教育年限 受教育年限是人均受教育年限是指6岁及6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反映人群整体文化素质的统计指标,某一人群的人均受教育年限越高,说明这一人群的整体文化素质越高。 根据新疆2005年1%人口抽样
(三)受教育年限
受教育年限是人均受教育年限是指6岁及6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反映人群整体文化素质的统计指标,某一人群的人均受教育年限越高,说明这一人群的整体文化素质越高。
根据新疆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计算,新疆6岁及6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8.2年,汉族9.06年,少数民族7.61年。蒙古族9.4年,回族7.53年,维吾尔族7.46,满族11.15年,哈萨克族8.67 年,柯尔克孜族7.3 年,达斡尔族9.98 年,锡伯族9.65 年,塔吉克族5.91 年,乌孜别克族9.67 年,俄罗斯族10.97 年,塔塔尔族 10.5年。与2000年相比,除塔吉克族之外,其他民族的受教育年限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如果我们设6年以上算初中水平,9年以上算高中水平,在新疆世居的这些少数民族人口中,满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达斡尔族、乌孜别克族、锡伯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受教育年限都已达到高中水平。 三、人口地域分布不均衡,地域之间人口素质差异较大。
从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来看,65%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在南疆地区,30%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在北疆地区,东疆地区约占5%;从地域的人口素质来看,南疆地区的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因此人口文化素质也相对较低,长期以来,过低的文化素质导致生产方式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大多采用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对资源采取掠夺式开采,生产力低下,致使环境退化,生态越来越恶劣。
四、结论
总体来看,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的文化素质自建国后也有了比较大的提高,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的文化素质与汉族相比还有一定的差异,同全国的水平比较差异更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少数民族的人口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人口文化构成整体偏低。
人口文化构成是人口素质的重要体现。解放50多年来,新疆的教育事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文盲人口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特别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重明显上升,初等和中等教育的发展较快,但文盲率仍偏高,女性文盲率则更高,有些少数民族女性文盲率是男性文盲的两倍。
第二、新疆各少数民族之间文化素质差异非常显著。
一些主要居住在北疆,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例如满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等, 大学专科以上受教育程度人数比重高,受教育年限高,文盲率低,但主要居住在南疆的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和塔吉克族,则大学专科以上受教育程度人数比重低,受教育年限低,文盲率高。由于这些民族占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的多数,因此总的看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的文化素质亟待提高。
五、 影响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素质的因素
(一)历史因素
新疆解放前,由于历代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压迫和歧视,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基础相当薄弱。1949年全区只有一所规模很小,残缺不全的高等学校――新疆学院,学生379人,教师36人;有中等专业学校11所,学生1975人,教师134人;中学9所,学生2925人,教师172人;小学1335所,学生197850人,教师770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19.8%[2]。解放后,自治区政府注重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各级党政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恢复、整顿和发展教育事业,使新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走上了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把发展教育事业列入“科技兴新”的战略重点,使得少数民族教育得到了空前发展,但毕竟发展晚,所以新疆的教育发展和其他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二)社会因素
新疆解放以后,随着民族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的机会和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但受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旧观念的影响,社会对女性文化教育的偏见导致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受到歧视、被剥夺的情况还比较普遍,致使少数民族女性受教育的机会远远少于男性。另外,农村人口的过快增加超过了教育和经济发展的速度,而大部分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在南北疆的农牧区,这是各民族受教育程度提高缓慢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新疆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环境因素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区,大部分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在南、北疆农牧区,由于牧区人口居住分散,山高严寒,交通不便,以及游牧民族迁移流动频繁,孩子无法进行正常、系统的学习。而农村人口也因教学设施差,师资力量薄弱,使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缓慢。再者,从思想观念角度来看,城市与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广泛,人们的思想观念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创新性,并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而农牧区地处偏僻,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人们的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保守性和落后性,对知识、人才的重视程度远远落后于城市。
(四)经济因素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政府教育投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应达到的比重为: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 300~500 美元时应达到 4.2%;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 500~1000 美元时应达到4.4%[3]。2005 年新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1639 美元,依据上述结论推算,新疆教育事业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应在 4.4%以上,但新疆这一比例仅为 2.79%。教育经费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使新疆少数民族人口文化教育素质的发展水平明显滞后。此外,从《2006年新疆统计年鉴》来看,少数民族集中的南疆地区即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等地区人均GDP分别为3777 元、3654元、2712元、7620元,分别比新疆平均水平低9331元、9454元、10396元、5488元[4]。 经济发展的差距必然导致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差距,造成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素质低于新疆平均水平,乡村人口文化素质低于城市的现象。
(五)语言因素
从高等教育来看,几十年来,由于新疆民族教育的特殊性,造成新疆高等民族教育中的研究生学位教育的发展极其缓慢,少数民族的研究生占比极低,究其原因,是新疆的民族教育安排研究生统考要考外语,而新疆民族学生从小学起一直学的是第二语言是汉语,这种教育安排与全国统一的研究生学位教育要求不衔接,使得按照国家统一标准进行的硕士及其以上学位的考试民族考生很难考取,致使目前新疆少数民族研究生比例较低。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和《新疆教育统计年鉴》显示,2003年,在新疆9所高校在校研究生中,汉族学生占到研究生总数的91%,少数民族学生仅占到总数的9%,而2003年9所高校研究生招生的民汉比例是汉族为90%,少数民族为10%。如果和全国比较,新疆的考研比例和在校研究生比例比全国要低得多,少数民族学生就更低了。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考研的入学率为14.3%,新疆为2.8%,而新疆的少数民族考生仅占到新疆应届毕业生人数的0.6%。2003年,全国普通全日制高校在校生中研究生的比例为3.4%,新疆为2.4%,而新疆少数民族研究生仅占新疆高校在校生的0.22%[5]。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