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和平县王阳明德治文化遗存保护问题的文化思考(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王小曼 发表于:2015-12-02 11:50  点击:
【关健词】王阳明 儒家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思想和文化教育方面,王阳明是我国宋明时期心学集大成者。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他提出了著名的知行合一之说。他从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出发,他反对朱熹的先知后行之说。王守仁认为既然知道这个

          在思想和文化教育方面,王阳明是我国宋明时期心学集大成者。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他提出了著名的“知行合一”之说。他从“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出发,他反对朱熹的“先知后行”之说。王守仁认为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要去实行这个道理。如果只是自称为知道,而不去实行,那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道,真正的知识是离不开实践的。 

  在王阳明知行合一说中,认识论已不占什么地位,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已经取消了认识论问题。所谓“致良知”并非知,乃伦理感也。所以,不是“存在就是被感知”,不是“我知故我在”而毋宁是“我行故我在”。在自觉的“致良知”的伦常行为中,来证实、肯定和扩展人的存在,由于反对追求纯客观认识的知,反对离开或脱离“行”的“知”,这就使一大批王门后学日益明确地或扬弃、或排斥、或反对程朱正统的居敬持静,并且对现实日常生活采取了更为积极的参与干预态度。与此相联系,突出个体主观战斗精神成了王学的一大特征。本来,自陆象山始,就十分强调“自作主宰”、“自立自重”,主怀疑、反盲从、“六经皆我注脚”,经王阳明到王门后学,这一特征便更重要和更有意义了。“良知”即是本体,就无待乎外,最高权威是自己,而不是“六经”或任何神灵。从理论说,它是用另一种方式极大地突出了伦理主体性;个体的历史责任感、道德的自我意识感更加重要,成为整个学说的基本精神和首要课题。
王阳明提倡“君子之学,唯求其是”的“求是”学风,并多有阐发。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等反对空谈误国、提倡汉儒“实事求是”精神、号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主张,无疑也是受到王阳明思想的影响。时至今日,“求是”精神仍然十分重要。
近五百年来,在王阳明的德治文化政策的历史影响下,和平人民一直崇尚“阳明文化”,重教兴学,守法知礼,民风淳朴。明清、民国时期的和平县形成了崇尚实际、艰苦创业、敢于斗争的县邑文化。辛亥革命和民主革命时期,和平县人民受时代风云的激荡,很早就兴起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运动。例如本县名人徐傅霖就是一位在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影响下,在清末留学日本期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大革命时期,和平县不少思想进步的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这其中都有王阳明、顾炎武、黄宗羲等反对空谈误国、提倡“实事求是”、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精神的影响。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大力推动文化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文化强国战略。作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王阳明的政治、文化思想以及历史遗迹进行深入调查、挖掘和研究,并以之教育子孙后代,使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的自觉性,从而推动和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参考文献:
[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通过;
[2].(明)王阳明.知行录;
[3].(明)王阳明.传习录;
[4].李泽厚.宋明理学片论.中国社会科学,1982(1)。

  作者简介:王小曼(1972--),女,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艺创作、群众文化管理。1992年始任职和平县文化馆,2012年被聘为广东省新农村舞蹈教室志愿者,现任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文化馆副馆长。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