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回族文化本土化的形成与发展(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胡滨 发表于:2011-11-16 09:30  点击:
【关健词】 回族文化 本土化 宗教性
三、回族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适应性二元文化认同的形成 在回族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对其有巨大的影响,回族或被动或主动的接纳和吸收了传统文化,具体来讲,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回族教义学的丰富和伦理思想的发展

  三、回族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适应性——二元文化认同的形成
  在回族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对其有巨大的影响,回族或被动或主动的接纳和吸收了传统文化,具体来讲,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回族教义学的丰富和伦理思想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回族的生活习俗、建筑风格等诸多方面。
  从明清开始,回族学者们认为伊斯兰教的教义和中国传统的儒家等学说有着很所相类似的地方,于是提出了“教理同源”等思想。回族学者刘智认为,天方之书不异于儒家经典。圣人立教不以方域来区分,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圣人之教,东西同,今古一”。明末清初回族学者王贷舆在其《正教真诠》一书中就曾大量吸收和改造了包括儒、佛、道各家在内的中国文化概念,诸如真一、无始、善慈、真赐、五常、真恋、至孝……借以论述伊斯兰教信仰的基础。引入佛教关于“寂灭事无”的出世思想,结合儒家有关积极进取的学说,宣扬伊斯兰教既出世又入世的观点,主张“学行并重,知必行,行益知”;观察事物“莫为形似实异”的假象所蔽。
  在宇宙起源的探讨中,清朝时的回族著名学者王岱舆在其著作《清真大学》中明确的提出了“真一、数一、体一”的观点,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意图解释世间万物是从“真一”流溢出来的,这种流溢学说,明显的带有阿拉伯哲学家法拉比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及柏拉图的思想印迹,同时,他将这种学说与中国宋明理学有效结合,其宇宙起源论与宋明理学认为宇宙发生论为太极(亦称无极)——阴阳——五行——人类和万物大体一致。后来,学者刘智将王岱舆的这一思想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他详细的阐释了“真一、数一、体一”三者的关系,刘智认为,就真一而言,是作为“真”的本体、本质而被表述的。真一不同于数一和体一,所谓“真”,在处于隐或内在的境界时,他是作为宇宙万有的本原而存在的,处于显或外在的境界时,这时“真”开始自显和外化。赖于他内在的“一念之动”而有“首显”“次显”,以及真一自身的体、用、为三种属性从“真”的自我显化出来,由此,“真一”显而有“数一”,“数一”显而有“体一”,到此,“真”由最初的无称、独一的境界,显化为有称和多的状态,也即世界万物由此而生。刘智的这种思想,和中国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很相似,但同时又有着流溢学说的痕迹。
在伦理道德方面,王岱舆说:“人生在世有三大正事,顺主,顺君,顺亲也。凡违兹三者,则为不忠、不义、不孝矣。”马注在其著作《清真指南卷之五——忠孝》中说:“人极之贵,莫尊与君。君者,所以代主宣化、摄理乾坤万物各得其所”。 “孝有三等:身孝、心孝、命孝。”刘智的五典则完全沿袭了中国封建社会所有的人际关系,“盖君臣成其国.父子成其家,夫妇成其室,兄弟成其事,朋友成其德。”认为,五伦之序,天理之自然也。五伦之道,天理自然而流行者也。五伦之理,天理流行而无所不包。在敬主与忠君的关系上,刘智认为“忠君主之影,忠于君即所以忠于主也。” “二元忠诚”的理论就此形成。同时,他们把儒家的纲常名教纳入宗教信仰实践中,充实和完善了自己信主命、重三纲、守忠孝、以“五常”诠“五功”为内容的社会伦理观。刘智认为:“敬服五功、天道尽矣,敦崇五典,人道尽矣”。这样就使得伊斯兰教的人伦道德、处世原则与儒家的伦理纲常不相违背,达成一致。
  回族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它很好的解决了伊斯兰教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歧和隔阂,回族学者们以儒家思想和儒家语言阐述伊斯兰思想,表述的形式是儒家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但其思想的基本内核则是伊斯兰的,同时又有着儒家思想的因素,他们的思想不是儒家思想的再现,又不是伊斯兰思想的复述,而是两种思想的有机结合、融合。其使用的方法就是坚持二元认同文化,认同伊斯兰文化,也认同中国传统文化。
  四、回族文化的基本特征
  追溯历史,回族的存在已经有千年。回族在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汪洋大海”之中,不论是西北地区还是中原、华南,都能在当地扎下根来,并不断繁衍、发展、壮大,其中之奥妙,就在于回族文化本身良好的适应性和自我调适性,致使回族能够在逆境中寻求既能保持本土文化之完整性,又不失与主流文化相协调的和谐生存境域。回族文化有其非常独特的特征,大致归纳为宗教性、二元认同性、世俗性等。
  1.宗教性。回族无论是从其族源来看,还是从其发展中看,伊斯兰教始终成为回族信仰的唯一宗教,伴随着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积淀了当今的回族传统文化,使其具有鲜明的伊斯兰教特色。虽然回族在发展过程中接纳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它兄弟民族的文化,但其内核从来没有更改,那就是对伊斯兰教的信仰,伊斯兰教是回族群众信仰的“灵魂”,没有伊斯兰教的信仰也就没有回族的存在。对真主的虔诚尊崇,对伊斯兰教教义的坚守,对伊斯兰教相关习俗的沿袭都已内化为每个回族群众的自觉行为与习惯。
  2. 二元认同性。回族文化始终处在强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围之中,因此,为了生存和壮大自己,回族文化选择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适应性和调试。明清的回族学者将“认主独一”的教义与儒学的程朱理学中的“太极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刘智认为“忠君主之影,忠于君即所以忠于主也。”“王者,代真主以治世者也,王者体主,若影之随形”,所以“念主而忘君,非念主也,念君而忘主,非念君也。”这样就很巧妙的创立了“二元忠诚”理论。回族的二元认同文化,在今天更多的表现为与其他民族的和平相处,与国家、社会的整体发展相适应,在现实的生活中,回族的很多习俗已经和汉族融合,回族的文化教育基本和汉族一致。
  3.世俗性。回族伊斯兰文化分为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两大类,伊斯兰教文化的重要内容,更是该文化最直接的积累形式,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它与其他宗教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宗教像伊斯兰教那样具有广泛的民族性,也没有哪一种宗教像伊斯兰教那样世俗化,你很难在阿拉伯中找到一个不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你也很难分清伊斯兰教中什么是宗教的,什么是世俗的东西”。穆斯林群体的宗教感情,往往转化为共同的民族感情,从而形成民族内在的强大凝聚力。“天下穆斯林皆兄弟”,“天下回回是一家”。这些思想在回族心中深深扎根。正是这种文化的世俗性,使回族群众非常团结,非常友善,相互帮助,相互扶持。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