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形象:问题与思考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刘少华 发表于:2010-10-14 10:22  点击:
【关健词】国家形象;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对策思考
摘要:国家形象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国家形象能为促进中国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但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国家形象褒贬不一,总体评价有待提高,造成这种状态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的制约,为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中国

2010年1月13日,海地发生大地震,8名中国籍联合国维和警察在地震中殉职。海地地震发生后,虽然海地与中国没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但中国救援队比“近在咫尺”的美国救援队早两个小时抵达海地,第一时间奔赴海地开展救援行动;中国还派出医疗防疫救护队参与救治行动。中国的救援行动为海地救灾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对中国的救援行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联合国驻华代表马和励及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负责人埃德蒙·穆莱特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海地总统普雷瓦尔也感谢中国政府在海地地震后提供的大力援助,感谢中国政府对海地人民的关心和帮助。西方大量媒体对中国的救援行动也给予客观报道与肯定。但是,1月18日,美国驻海地大使馆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表一份公开声明,指责中国救援队只营救中国公民。发言人约瑟夫·恩斯特声称:中国派到海地的救援人员抵达海地后就直奔中国驻海地贸易发展办事处以及有大量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开展救援工作;在救灾物资的发放上,中国救援队也将食品、饮用水等优先发放给当地中国侨民,而不是优先发放给灾区饥饿的儿童。美国驻海地大使馆这一歪曲事实的声明、别有用心的谣言被一些西方媒体所利用,进行歪曲报道,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这一事件提醒中国,国家形象问题是我国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国家形象的理论分析
  
  国家形象是“形象”这一概念在国际关系与国际传播领域中的应用。《现代汉语辞典》对“形象”的解释是:“能引起人的思想和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以及文艺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学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辞海》对“形象”的解释是:1.形状、相貌;2.指文学作品区别于科学的一种反映现实的特殊手段,即根据现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选择、综合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审美意义的具体生动的图画。这两种解释从物质外表层面与事物内部精神层面两个方面阐述了形象的含义。本文认为,形象是事物的内部要素与外显形态的总和,是社会公众通过一定中介形成的对事物的印象、认知、认同与评价,它体现了公众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反映公众对事物的认同、喜好和支持的程度。
  关于国家形象的概念,学者的观点各有不同。吴友富认为国家形象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加以界定。广义的国家形象是指:特定国家的内部公众、外部国际公众通过复杂的心理过滤机制,对该国的客观现实(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以及所作所为)形成的具有较强概括性、相对稳定性的主观印象和评价;而狭义的国家形象仅是指特定国家的外部国际公众通过复杂的心理过滤机制,对该国的客观现实形成的具有较强概括性、相对稳定性的主观印象和评价。李正国认为,国家形象由三个基本方面构成:即“我形象”、“他形象”和“错位形象”。“我形象”是形象塑造国主观追求却没有得到其他国际行为体认可的一种内在的自我形象,这种自我形象的基础主要是综合国力,对外体现为国家能否赢得一定的美誉度,代表国际社会的信任度、认同度、赞美度和支持度;“他形象”作为我形象的对立面,是形象塑造国作为他者而被其他国际行为体塑造并认可的外在形象,是一种国际社会的整体想象物;“错位形象”是由于国家形象与他形象断裂而形成的、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表现形态,即某国的国际形象受到强有力的第三方的认可或颠覆,而产生的短期形象。
  本文认为,国家形象是国家的内部要素与外显形态的总和,是社会公众通过一定中介形成的对一个国家的总体印象、认知、认同与评价,是社会公众对国家的主观认识,反映了社会公众对一个国家的认同、喜好和支持的程度。根据形象这一概念,国家形象源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一个国家所显示出来的外在形象,即国家本身、客观实在的外在形象,这种形象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军事、科技等因素;另一方面来自于国家在社会公众中所形成的印象,即国家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国家形象的这一概念还表明,国家形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内部的国内公众对本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即国内形象;二是国际社会的国际公众对一个国家的形象认知,即国际形象。不论哪种形象,国家形象的构建包含三个组成部分:其一是主体,即社会公众;其二是客体,即认识的对象;其三是主体认识客体和反映主体对客体评价的中介,即关于国家的信息及传播信息的媒介。从这三个组成部分分析,国家形象的含义也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国家形象是社会交往与互动的产物,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形象就是国家间相互交往与互动的产物;其二,国家形象是有关国家的信息及信息传播的结果;其三,国家形象是国家的国内公众自我认知与国际社会的国际公众国际认知互动的结果。
  由于国家形象是社会公众对国家的主观认识,所以,同一个国家在不同公众的心目中,国家形象各有不同。当社会公众能够实事求是、理性认识和评价一个国家时,就能够得出一种反映国家真实状况的国家形象;否则,就会歪曲事实,形成不真实的国家形象。所以,国家形象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即正面的国家形象和负面的国家形象。所谓正面的国家形象是指积极、人们向往和追求的国家形象;所谓负面的国家形象是指消极、背离人们价值追求的国家形象。正面的国家形象能够让社会公众愿意用理解、亲和、友善、包容、赞赏和认可的态度看待一个国家及其国民的信息与行为;负面的国家形象使社会公众带有不同程度的敌意、排斥的立场看待一个国家及其国民的信息与行为。
  两种类型的国家形象都有两种形成途径。第一种途径是:当一个国家的真实情况良好,社会公众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一个国家给予积极的正面评价时,对一个国家而言,就会形成正面的国家形象;但是,当一些公众由于某种原因或出于某种目的,不顾真实情况,对一个国家给予消极的负面评价,就会使国家产生负面的国家形象。第二种途径是:一个国家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实存在问题,社会公众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对一个国家给予消极的负面评价,使国家产生负面形象;但是,当一些公众由于某种原因或出于某种目的,不顾真实情况,对一个国家给予积极的正面评价,蒙骗不明真相的公众,也会使国家在一定时间内产生正面的国家形象。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