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万州区扶贫开发资金运行现状(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杨洪霞 发表于:2011-10-06 21:02  点击:
【关健词】扶贫资金 运行 现状
4.2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062009年,全区新增通公路的村160个,新修和改造乡村社公路1749km,修建人畜饮水池1550处,新增蓄引提水能力129万m3,解决了11万人、10.5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 914户3307个高山移民、1400

  4.2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06—2009年,全区新增通公路的村160个,新修和改造乡村社公路1749km,修建人畜饮水池1550处,新增蓄引提水能力129万m3,解决了11万人、10.5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 914户3307个高山移民、1400户5300个生态移民乔迁了新居。转移贫困户劳动力4.5万人,贫困农户人均纯收入年增长350元以上。与此同时,随着基础设施的较大改善,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发生了积极变化,商品意识、市场意识、科技意识日益增强,经营领域逐步拓宽,人流物流信息流增加,生活生产方式明显改变,开始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4.3产业扶贫步伐明显加快。按照“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大户支撑、农户参与”的思路,集中财政扶贫资金重点扶持发展柑桔、中药材、长毛兔等农业主导产业,全区年出栏生猪超过100万头,建成柑橘基地25万亩,天然香料基地3.6万亩,优质中药材基地9.9万亩,优质榨菜基地12.1万亩,笋竹基地4.96万亩。探索出了连锁经营型、联合开发型、滚动发展型、股份合作型等产业扶贫模式。涌现出了三牧集团、三峡果业集团、鱼泉榨菜公司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瞄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识别出来的扶贫对象,分批启动、分类扶持、一户一策、适者先行,点活与奖补并重、货币直补与利益连接并举,激励和扶持贫困农户实现万元增收。与此同时,贫困村农民收入结构有了新的变化,外出务工、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等收入逐步成为部分农户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多数村初步形成了“种养为基础、劳务为支撑、其他项目为补充”的初级复合型经济收入结构。
  4.4农村社会事业明显进步。新建农村卫生站15所,修建恒合电力、燕山长柏国税等希望小学7所,排除村小危房1.5万m2,救助贫困学生6500余人,培训农民5万余人,治疗地方病和救助贫困孕产妇1000余人,新增10个村通广播电视,110个村通电话。同时,全区已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47509人,占农村从业劳动力的16.8%。有效转移23868人,转移就业率达89.3%,其中,贫困户劳动力45000人,培训合格率98%,就业率95%以上。
  参考文献:
  [1]傅玉明.二十一世纪扶贫工作的思考,《农村财政与税务》,2000(3)
  [2]重庆市万州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万州调查队. 2010年重庆市万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2009年《统计年鉴》
  [3]王远顺.万州扶贫开发工作情况,2010.7.8
  [4]陈春明.区县扶贫资金管理与使用初探, 2008.3.23
  [5]重庆市扶贫办.《重庆市“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