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胜论派
胜论派是印度六派哲学之一,因这六个派别属于印度思想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婆罗门教系统,都承认吠陀权威,因而被称为正统派哲学或六派哲学。胜论的梵文为Vai esika,音译为:吠世师迦、或卫世师、或毗世师、或鞞崽迦、或卫生息。意译为:胜,殊胜。据Monier-Williams 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其梵文字面解释为:special,peculiar,specific ,distinguished,excellent.所以,梵文Vai?esika含有:特殊的(special)、极好的、优秀的(excellent)、差别的(distinguished)含意。故汤先生认为:“梵字吠世师迦有殊胜义,即谓差别。”另据《百论疏》载:“明义自在破他令坏,故称为胜。1及《唯识述记》:此翻为胜,造六句论。诸论罕匹,故云胜也。2可见其义理殊胜,其他论著都无可匹敌,故称为“胜”。
其中,胜论派侧重对世间各种现象进行区分,将事物分析为若干种“句义”,用以展示世界的基本构成。 故汤用彤先生总结说:“……至吠世师迦分析句义成一切法,为积聚之说特为着眼者也。 由此可知,胜论派哲学将宇宙万物拆解成不同单元,逐一分析,是一门十分精细的分析哲学。
追寻胜论说渊源,学界尚未找出答案。它虽属婆罗门教系统,承认吠陀为其权威,但是其主张积聚说、极微说和分析句义,在《奥义书》中都无从可循。这些学说直至佛陀时代才出现,并且极微说最流行。学者们根据胜论派哲学思想找出与之关系密切的诸派学说。如汤用彤先生在《印度哲学史略》中指出:“迹胜宗之精神与六师中说最符合。”但二者之关系,在尚无事实作证之前,还不敢断言。六师之中阿夷多主地水火风四大之说。迦旃延主地水火风苦乐命积聚而成有情世界之说,拘舍罗执命运说,均与胜论有关。而尼犍陀既主极微积聚又有句义分析,与胜论大纲完全相同,故耆那教认为此宗为其支流。另据耆那教传说,纪元前后有耆那教人罗喉笈多创立学说,后来成为胜论的祖师。除此之外,它与弥曼差也有联系,因其引用弥曼差宗之思想,所以有学者认为胜宗原本出自弥曼差派。然而,胜论派公认的祖师是羯那陀(kanāda),中文佛经称作优楼迦。据印度传说,此人原名为迦叶波。优楼迦义为鸺鹠,据印度传说,湿婆天因此人苦行精进,而化为鸺鹠宣说斯学。据传说此人编纂《胜论经》(vai esikasūtra),此经被奉为该派的根本经典。因羯那陀生平年代不详,故张宝胜先生在印度哲学胜论派讲义中推测:今日的《胜论经》有后人追加部分,大约形成于公元后二世纪。但值得肯定的是,本宗当在西纪后二世纪前既已成熟。
二、胜论的句义说
胜论句义历时久远,古今记载有所不同,总览经籍,大体可分为三种。第一种为:一实,二德,三业,四同,五异,六和合。《成实论》卷三和《百论疏》卷三均同此说。现今印度资料所载也与此同。《七句义论》也只是在六句义之后加无说句义,其余与之相同。汉地流传的六句义之说,多依据吉藏的注疏。第二种说法出自《成唯识论述记》卷一,云:仙人应时神力化引……徐说所悟六句义法:一实,二德,三业,四有,五同异,六和合。 另外,《阿毘达磨俱舍论》卷五〈2 分別根品〉载:又应显成胜论所执,彼宗执有总同句义。……彼復执有同异句义。 《阿毘达磨順正理论》卷十二:……此应显成胜论所执总同句义,同异句义。 《阿毘达磨藏显宗论》卷七〈3 辩差別品〉:……此应显成胜论所执总同句义,同异句义。 《大乘广百论释论》卷二〈1 破常品〉载:前已具说诸有句义越现量境於争论时。 又卷八〈6 破边执品〉:……若如是者,同异句义。 可见,《阿毘达磨俱舍论》、《阿毘达磨順正理论》、《阿毘达磨藏显宗论》,都载胜论所执总同句义(即有句义)和同异句义。而《大乘广百论释论》卷二和卷八分别载胜论执有句义和同异句义。诸经记载略有出入。第三种,为十句义。据《成唯识论述记》卷一 和《俱舍论记》卷5(2 分別根品) 均有记录,后代惠月立十句义:一实、二德、三业、四同、五异、六和合、七有能、八无能、九俱分,十无說。
笔者今仅就胜论六句义之实句义探讨其经义。
三、实句义
实有九,一地、二水、三火、四风、五空、六时、七方、八我,九意。
地水火风四大极微,圆而且常,能生粗色,极微至细,无十方分。据羯那陀所说(《胜论经》)极微即不可分,故极邻虚。虽无量度,而积聚多微,遂成有量度之物。其后作了更为详细的解释。
如窥基在《唯识二十论述记》卷二中认为:地水火风是极微性,其体不消失,流散在各处。成劫时,两个极微合成一个子微,它的量等于父母,体是一,因为是他生,所以没有常性。于是这些流散的极微两两合生一个子微,即第二微。子微和本微共有三个微子,即三微。于是两个三微与本微再结合,生成的一个子微,即第七微。等于六个本微的量。在七个子微结合并本生成第十五子微,其量与十四本微的量,如是合成变成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万物。所有万物都是从其父母二微所生,其量等于父母量。
五空,空不同于诸大(因其流散与各处故称为大)。《胜宗十句义论》卷1云:“空云何?谓唯有声是为空。” 《成唯识论述记》卷1云:“声成于空,空成于耳,耳不闻空而闻于声。” 可见空与声不可离。又云:“空,別有一物名之为空。非空无为,空界色等。” 说明空具有遍满、无分性,又因过去未来现在一切时一切处有虚空,故其又具常性。
六时,《胜宗十句义论》卷1云:“时云何?谓是彼此,俱、不俱、迟、速诠缘因,是为时。” 即是对于事物(彼或此)同时或异时,迟或速,所发生观念及认识的原因。
七方,《胜宗十句义论》卷1云:“方云何?谓是东南西北等诠缘因是为方。” 由此可知,方既是东西南北观念及意识的原因。又《胜论》云:方与空同,体一是常。《百论》曰:外曰实有方,常相有故。可见,方有体,体性为常。
八我,《胜宗十句义论》卷1云:“我云何谓是觉、乐、苦、欲、瞋、勤勇、行、法、非法等和合因缘起智为相是为我。” 汤用彤先生的解释是:“我为觉等之和和合因缘,即为体相间有不相脱离性。” 据论所说,谓我以起智为相,而所起之智则为起我与觉等之和合因缘之智。此所谓相者,谓征象,即证明。即所证我是存在,或我那存在之相。盖胜论证我之实有,恒谓觉等必有所依故。又《俱舍论记》卷30〈9 破执我品〉云:“必定应信我体实有,以有念等德句义故,失德必依实句义故。我是实句,为彼念等德句所依。明知有体,我实若无,何成依止实句。九中念等依我,念等依余地等八实,理不成故。” 这是用实句义与德句义的从属关系来推正实句义——我有。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