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结论 通过实验过程中,对藻细胞数、硝氮、正磷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由试验结果可以发现,该实验条件下,无论是在中低浓度还是高浓度的水体中,小球藻的适应性和竞争力都要比螺旋藻的强,但
3 结论
通过实验过程中,对藻细胞数、硝氮、正磷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由试验结果可以发现,该实验条件下,无论是在中低浓度还是高浓度的水体中,小球藻的适应性和竞争力都要比螺旋藻的强,但在模拟野外环境下,二者难以长久保持成为优势种。2)小球藻在该批稻田水中具有更强的储氮和储磷能力,对二者的最高吸收率分别为34.27%和93.87%,尤其是对磷的消除效率极高,在小球藻占绝对优势时,几乎能吸收水体中全部的P于自身体内,但也会随着自身的分解而把磷再次释放到水体中;而在低浓度氮、磷情况下,二者的吸收效率相差不大。3)小球藻在水体中越占优势,水体中的氮、磷含量降低得越多,因而它在消除稻田水中过多氮、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4)高浓度下,钝螺旋藻对磷的吸收效果并不如预期的那么好,甚至还要弱于其他藻类的综合作用,这与以往文献得到的结论不同,可能与试验选用的藻种或该批稻田水的某种未知性质有关。5)稻田废水有潜在的利用价值,可以用于培养藻类(如小球藻)后再排放,以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但由于自然和野外环境条件下,小球藻受到其他藻类和环境条件的限制,不易成为绝对优势种,这对它发挥该作用不利。所以,在稻田水中如何采取适当措施使小球藻成为优势种,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解决该问题后利用稻田废水培养小球藻,有助于小球藻产业中降低生产成本和水环境保护,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4 致谢
本试验在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得到了胡韧、彭亮老师等的指导和建议。试验过程中在黄享辉研究生的帮助下,顺利学习和完成了试验中的各项实验技能和报告的撰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吴珊,张晓萍,张福萍.2种藻类储磷释磷过程与生长情况对比[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38):15-19.
[2]陈慈美,曾丽娟,王强.生活污水中螺旋藻的生长及其去除氮、磷、有机质的作用[J].海洋环境科学,1990,4(9):11-17.
[3]张静霞.小球藻去除污水中氮磷能力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944-15945.
[4]吕福荣,杨海波,李英敏,等.自养条件下小球藻净化氮磷能力的研究[J].生物技术,2003,6(13):46-47.
[5]严国安.藻类净化污水的研究及其进展[J].环境科学进展,1995,3(3):44-54.
[6]Robinson P K,d .Phosphorus uptake kinetics of immdailized Odord inbatch and continuous-flow culture[J] .Enzyme Microb Tednol,1989,11(9):550.
[7]中国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3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8]王朝晖,江天久,杞桑,等.水网藻(Hydrodictyon reticulation)对富营养化水样中氮磷去除能力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9,7,19(4):448-452.
[9]马宇翔,李建宏,浩云涛.自养与异养条件下小球藻对氮、磷的利用[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2):37-41.
[10]RHEE G Y,G0mAM I J. efe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on phytoplankton growh[J].Linmol Oceanogr,1981,26(4):649-659.
[11]金相灿.中国湖泊富营养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109.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