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实施了十多年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之成为我们面临的新的时代课题和重要任务。面对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复杂的变化,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任务更加艰巨,意义更加重大。因此,需要在上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思路、澄清概念、总结经验,从更深的层次、更宽的视野重新审视新形势,更加切合实际地调整完善各项工作,以推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顺利实施。
一、从必要到必须:国内外背景形势发生变化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到20世纪末国家要集中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步重大战略部署,上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是具有计划性和预见性的,具有相对从容的主动性和宽松度。而新一轮两部大开发面临更多新的因素,形势带来的紧迫性使得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比上一轮西部大开发更具战略意义。
我国实施上一轮西部大开发时,面临的是亚洲金融危机,党和国家领导人审时度势,提出了两部大开发的战略。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成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面临的最大的一次外部经济冲击,但我国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和坚定信心。与此同时,亚洲金融危机首次给中国经济切切实实地敲响了一次警钟——外向型经济的机遇与危险同时存在,以扩大国内需求来代替依赖出口的发展模式应该成为我国经济下一步发展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2009年,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发生在我国上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最后时期,这次危机波及的范围更广、国家更多、影响更深远。如果说亚洲金融危机带给中国政府的是警醒,那么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带给中国的就是决心。大量的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大量出口商品以美国和欧洲为目标市场,同时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局面一度使中国经济措手不及。世界经济的调整和变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意味着国际贸易在短期内很难恢复到危机前的那种高速增长状态,我国必须调整过度依赖对外贸易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事实上,过度依赖外需也不符合大国经济的特征。如果说上一轮西部大开发是开始转向扩大内需战略的契机。那么这一轮西部大开发就是别无选择地继续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在出口因为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而大幅缩减的情况下,投资和消费构成的“双轮驱动”经济模式自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所依靠的支柱。投资和消费二者的最优契合点就蕴含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之中,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的战略选择,也是国际国内形势共同促成的决策。
二、从外生性助推到内生性增长:变输血为造血,预期成效更大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更加注重的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增长,逐步转变第一轮开发中西部地区自我发展和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的状况,更加注重通过多种措施培育西部地区自身的增长性因素。比如:坚持协调发展,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努力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建立有利于西部地区又快又好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着力促进科技创新,加大人才开发力度。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持。根据发展经济学内生性增长理论,我们可以判断,这些新的战略性任务必将在西部地区建立起具有足够自主成长性的产业基础和增长点,逐步实现西部经济发展的根本性转变。
三、从一般开发到重点开发:主体功能区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结合
上一轮西部大开发将西部战略的轮廓逐渐描述得更加清晰,十年的西部发展将开发战略的内涵填充得更加充实。在此基础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更加突出,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上一轮西部大开发在西部各省市发展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具有一般性的战略任务,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在上一轮西部大开发基础上。进一步破解制约和影响西部发展的重点问题。深深镌刻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相结合的时代特征。主体功能区化的发展模式与西部大开发的结合水到渠成、势在必行。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布局的战略构想,“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要做好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融合,在开发中合理设计“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和城乡。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主体功能区规划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角度思考。主动吸收主体功能区规划体系,将对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产生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从增长到增强,从总量增加到质量提高:积极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经济总量的增加并不等于质量的提高,速度的加快并不等于效益的改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不仅在于在西部范围内着重提高上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果的质量,更在于在全国范围内提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成果的质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必须坚持与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不仅仅要承担发展西部经济社会的任务,更要担负起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基础,坚持开发和保护相互促进,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西部加快实施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态补偿政策,逐步提高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增加对上游地区重点 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等。”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支持西部地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战略性产业。”“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力度,推进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发展绿色经济,积极推广低碳技术,有效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尾矿、废渣、废气、废水的回收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甘肃省和青海省柴达木地区循环经济试点,扩大循环经济试验区和试点企业范围。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产能。”这些政策措施的着力点就在于通过西部大开发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破解这个时代发展难题。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