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药家鑫事件”看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张文良 发表于:2011-11-22 10:21  点击:
【关健词】药加鑫事件;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
:“药加鑫事件”是一出大学生驾车撞人杀人事件,折射出药加鑫对生命的漠视、道德意识的缺失。生命道德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高校作为培养 “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 的“四有新人”的主阵地,在检验道德教育成效时,应首先审视生命道德教

 背景: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于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 2011年4月22日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11年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案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2011年6月7日上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药家鑫事件使我们反思当下中国大学生对生命是如何看待?他们如何会成为个体生命消逝的刽子手?这些不断拷问着每一位高校工作者的心灵。经过调查,各高校道德教育内容、方式各不相同,生命道德教育也仅仅是道德教育中一小部分,鲜有高校将生命道德作为道德教育的头等要务。
  一、生命道德的涵义
  道德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是非、善恶进行评价的标准。生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命包括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其他一切动植物生命;狭义的生命仅指人的生命(本文中的生命指狭义的生命)。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合体,自然生命是精神生命的载体,精神生命是自然生命的灵魂,只有二者统一人的生命才是完整的。因此,应尊重、珍惜和关爱自然生命,提升精神生命。
  二、高校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现状
  目前,生命道德教育是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的薄弱点,甚至是有些高校德育工作的盲点。为了解高校道德教育工作成效,我们对省内二十多所高校的近500名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主要围绕学生对道德教育的看法、学校道德教育对自身的影响、是否具备生命道德意识等问题。调查结果显示,56%左右的学生表示知道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一定程度上认可目前的教育内容和形式;22%左右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学校目前的道德教育形式。还有22%左右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同时,93%的学生表示不知道生命道德教育内容,从未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4%的学生表示在网上看过生命道德教育的涉及内容;3%的学生表示完全不关心这类问题。
  据调查,目前高校的道德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学生热爱国家、坚持社会主义等大对象上。主要通过开设《思想与道德修养》、《邓小平理论与三代表重要思想》、《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同时配以一系列形势与政策报告会、法制教育报告会、安全消防报告会、国防教育报告会等。这样的教育注重对学生“爱国主义”、“高尚情操”、“远大理想”等方面的培养,然而 “对生命的爱护尊重”、“爱心”、“同情心”、“与家人、邻里、同学关系”等方面教育内容缺乏。当然,这种道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目标是好的,却忽视学生对于个体生命存在与发展的认识与尊重,这种教育缺乏人文关怀。部分学生不能对身体与生命的存在与成长作出客观、正确的认识,不懂得生命的珍贵与独特,因此,社会上出现了系列漠视生命的事件。青年学生遇到打击、挫折后,选择终结自己或他人的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排除掉自身心理有问题的因素外,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缺乏生命道德教育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前高校生命道德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未充分重视生命道德教育工作。高校没有开设专门的生命道德教育课程,部分高校德育工作者甚至不了解生命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二)高校尚未占领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目前有一部分大学生的生命意识薄弱,缺乏对生命本质的理性思考,不懂得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可贵、可爱,因此很容易轻易处置和漠视自己或他人的生命。
  (三)部分青年大学生受不良社会习气影响,心里空虚,不思进取,沉迷于暂时的感官享受,寻求刺激,对生命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以致出现对生命不负责任、无所作为的行为。
  (四)高校大学生应对挫折能力和承受力较弱,无价值感、无成就感便应运而生。生活没有目标,过得马马虎虎,得过且过,不去认真的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高校加强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的意义
  大学教育阶段是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大学生们对于生命的看法与态度将影响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因此,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生命道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教育本质呼唤生命道德教育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真正的人,而不仅仅以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为根本宗旨,而是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全面的人。生命道德教育理应成为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生命道德教育使学生更加理性地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善待生命、尊重生命。
  (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增强大学生的生命道德意识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稳定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而无论基于何种原因的轻生、犯罪,都会对其本人、家庭及社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成为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开展生命道德教育,使大学生的身心更加和谐、人格更加健全、心智更加成熟,理应成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生命道德教育为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自杀或犯罪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的后果和创伤十分惨痛,而且会严重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影响社会稳定。所以,通过行之有效的生命道德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减少大学生自杀或犯罪现象,使学生明确人生意义、确立人生目标,保障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四、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途径
  通过与部分德育教师的座谈、与学生的谈话、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等,本文认为高校生命道德教育工作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开设多种形式的课程
  认识生命是生命道德教育的第一步,只有充分了解生命、认识生命,才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认识生命单单通过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是无法实现的,而应通过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回归个体生命的生活,体验个体生命的境遇、经验进而了解自己、了解他人、认识自身生命与环境的关系、他人生命的重要性与独特性,增强学生关心生命、尊重生命、对生命负责的意识。具体可采取诸如情景模拟教学、实地实景教学、个体讨论与师生对话等方式。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