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剧本设计的重点重复和强化 剧本是影像艺术的之本,常言不时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3]剧本也是动画片的根本,动画片最后的模样首先是剧本的成功,剧本的引导是极其重要的,低幼动画片首先就要把剧本编好
三、剧本设计的重点——重复和强化
剧本是影像艺术的之本,常言不时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3]剧本也是动画片的根本,动画片最后的模样首先是剧本的成功,剧本的引导是极其重要的,低幼动画片首先就要把剧本编好,要重复和强化。首先重复和强化的是故事情节、人物关系或对白。这样有助于儿童的记忆,但是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要有技巧地重复,有节奏地重复。比如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对羊群和狼群之间的关系的重复,还有语言的重复和强化,激起儿童的内心理解。这样的记忆特点就要求在剧本创作中要遵循重复和强化的手段来帮助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回忆。适时地插入关键性的回忆片段,
幼儿动画片在编剧时,不要一味地遵循我国封建的教化功能,教化功效不大好不说,而且观赏性也不大好。我们要把教育功能潜移默化地移植到故事层面之中,动画片一般具有影像层面、故事层面、主题层面和哲学层面。动画片本是儿童获取快乐的艺术,但近年来,我国出品的大多儿童动画片都显现出明显的教化功能,而且趋势越来越明显。创作者总是想通过动画片对年幼观众进行理想及价值观的教育,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极其拙劣的,教化功能不明显不说,动画片的收视率也极其低下,对动画产业的发展非常不利。从儿童心理出发,研究儿童的内心世界,对儿童是生活进行儿童化的读解。而不是一味地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把儿童当做自己的教育对象,创作过程中,始终以教化为宗旨,这样无形之中就进入了非儿童的创作本位。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动画受众群体,他们需要从动画中获得快乐,而不是收到枯燥的教育;他们是中国动画的未来主流受众群,如果他们的幼小时代都厌恶中国动画片,在今后是日子里会更加反感中国动画。这就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中国动画始终是在受众的成长过程中逐步成熟,如果自始至终受到受众的唾弃,那中国动画产业的辉煌也就遥遥无期。
低幼动画片一般也只有2~3个层面,影像层面直接作用于少儿观众,他们首先对动画片的影像非常感兴趣,所以形象非常重要,要极其慎重地进行建构和塑造。幼儿对形象一般具有自映化的倾向,对动画片中的形象充满崇拜和厌恶,他们始终认为动画形象是自己的映照。动画形象具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影像的形象层面上,表现在外形上,二是在形象的情感层面上,这方面主要是通过故事层面进行塑造。喜羊羊不但是形象简单,情感也不复杂,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灰太狼形象很可爱,虽然是反面角色,但是也很坏得可爱。因此,在学龄前动画剧作中,将角色的想象和动机内容具象化,作为情节内容编排到叙事中,有意识的凸显这种无意识记忆,与此同时,直观的、形象的、具体的、鲜明的材料元素鲜明起来,更有助于幼儿的充分注意。
所以,我们在进行儿童编剧时,应该屈下身来体验儿童的心理世界,对儿童的生活进行真正的了解。从而在动画片中进行故事化式的处理,而不是动辄就把教化功用生硬地搬进动画片中,这种“急功近利地表现孩子天真,迫不及待地表现主观意旨,声嘶力竭地表现天真感情”[4]创作出来的动画片,导致我们的学龄前儿童动画片浅薄简单,不被小观众喜欢,更不被家长认可的尴尬局面。
最后需要注意的一点,虽然幼儿动画片的剧情矛盾冲突和成人的剧本创作相比会弱很多,学龄前儿童对故事的理解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儿童动画片应该定位于儿童,然而,大人们通常“自作聪明”地为儿童“做主”了,把儿童的心里世界进行极度曲解和扭曲,从而出现了事与愿违的结果。所以,我们幼儿动画片的创作要在人物关系、对白和剧本创作中进行大肆更新和创新,始终站在儿童的角度上对动画片进行创新思维,而不是站在成人角度上进行简单的框架,只有这样,低幼儿童动画片的创作要坚持儿童为主。
[参考文献]
[1] 郝冰.奇观影像的百年回顾[J].当代电影,2004(01).
[2] 刘言韬.CG动画意象视觉表现特征与技术实现[J].电影艺术,2007(03).
[3] 杨经建.动画片谈略[J].影视艺术(人大复印资料),2008(03).
[4] 李益.论影视动画艺术的虚拟性特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02).
[作者简介] 金燕(1972— ),女,四川西昌人,硕士,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动画、手机动漫。(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