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幼动画片的剧作浅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金燕 发表于:2012-07-18 11:42  点击:
【关健词】 低幼动画;剧作人物;关系;对白
学龄前儿童动画片在欧美地区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然而在我国,从严格意义上讲真正针对0~6岁这一年龄群制作的低幼动画片基本为一纸空白,电视荧屏上呈现出的是国产动画“低幼化”,低幼动画“简单化”的创作态势。本文为解决国内这种低迷、错误的创作状态,寻找国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动漫受众群体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CXW025)。
  动画片的功能价值很大程度上来自观众对其反馈中,对学龄前儿童动画片创作规律的研究不能单纯停留在对创作主体作品的分析解读上,应当结合受众的年龄特征并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接受能力。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必须既满足动画作为艺术的美学特征,也要满足学龄前儿童的审美、认知需求。
  有了符合学龄前儿童审美特点的动画视听语言还不够,故事的趣味性也是他们关注的另外一个焦点。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还不成熟,对剧情、故事的理解相对较弱,因此如何讲故事,怎样的情节设置才能对幼儿有吸引力?只有对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研究,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心理期待,才能设计出符合他们年龄的桥段,才能让故事对幼儿有吸引力。这样的思维模式要求在动画片的剧本设计中,采取有典型性的人物关系设置、简洁易懂的对白和重复强化的情节。
  一、典型性的人物关系
  人物角色是动画的主要表现对象和塑造对象,人物关系更是动画解决的主要问题,每一部动画片首要的事情就是解决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在电影艺术中有“五分钟定风格”[1]之说,一般情况下,电影在开始就是要交代人物之间的关系,继而定下电影的风格。动画在开始的几分钟也是这样的,一定要交代好角色之间的关系,为动画的风格打下坚实的基础。电视动画片的第一集一般是交代整部电视动画片的角色关系问题,为动画片的基调定调。在幼儿动画片的创作中,创作原则也是一样的,人物关系是低幼动画片的强调之作,由于幼儿自身的认知能力的局限和对外部刺激敏感的心理因素,决定着学龄前动画片的人物关系设置不能超出幼儿理解范畴之外,不能逾越幼儿的社会活动领域之外。而且要强化和重复人物之间的关系,否则幼儿不能完成人物角色之间的建构,从而影响儿童对动画片的理解。超现实主义和高科技机械人物不是这个年龄段儿童所能普遍接受的人物。具有亲和力的,能围绕幼儿生活并重现他们生活状态的人物关系才是这个年龄段动画角色设定的原则。如我国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角色关系就比较简单,就是羊和狼之间的关系,羊村里有老、中、幼小之类的辈分区别,这样容易被幼儿理解,因为小孩在家里的辈分是很容易区别和理解的,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的辈分之分。
  西班牙低幼动画片POCOYO中的人物关系就完全符合这种典型的人物关系设定的规则。这部片子就是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和他的一群动物小朋友,是“伙伴”关系。其中每一个人物都有一个符合学龄前儿童性格特点的典型特征。譬如小男孩的顽皮好动,小象的害羞腼腆,小鸟的贪睡不起床,小鸭子的冒冒失失,小狗的爱心善良,等等。由他们各自的典型性特征而互动产生的小错误和小矛盾,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并在一个亲切的叔叔充当第三方角色,通过他的旁白对这群小家伙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指导,从而引导小观众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判断。在以往很多国产动画片中,总少不了大人的身影,比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里的父亲,或是一位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老人。这些长辈类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就是当孩子有错误时,出来指正一番。然而,在《小小的我》系列片中,这个3岁的小淘气Pocoyo永远都是主角,其他的角色都是他的动物好朋友,并且每一个小动物的性格都十分鲜明。在《小小的我》的世界里,儿童是永恒的主角。
  根据迪克?布鲁纳的同名图画书创作的幼教动画片《米菲和她的朋友们》中的主人公米菲兔,其人物形象的色彩设定就是严格遵循学龄前儿童对颜色的审美偏好进行设计的。首先人物形象色彩单纯而强烈,基本上只使用鲜艳而明亮的红、蓝、黄、绿、棕和白色,并且十分注重色彩之间的表现和联想功能。其次,人物外轮廓大胆地使用黑色勾线,使得角色造型清晰而明确。形象只有身体、头、四肢,连脖子和其他关节都省略掉了。面部表情也只有眼睛和一个叉表示的嘴巴,眉毛和鼻子这些都大胆地艺术性过滤了。删除了一切对孩子来说无关紧要的细节,整个人物形象简练明快生动而富有创作力。
  二、 简洁易懂的对白
  对白是动画片中的声音艺术,对白是动画的点睛之笔,往往是点题的部分。[2]不过,对白不能过用,用多了就是动“话”片了。动画片首先是影像艺术,要用影像叙事,讲述故事。由于影像艺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某些抽象的事理不能全面表达,这时就要借用对白或音效。学龄前期儿童处在“符号认知”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语言能力迅速发展,0~3岁是幼儿语言学习的重要启蒙阶段,而4~6岁的幼儿已经能够一边玩耍一边自言自语了。在我国电视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之中,喜羊羊的语言其实非常简单,通常能被小孩理解,灰太狼每次都说的那句话“我会回来的”,为下一集埋下了一个好的引子。不少幼儿也跟着模仿,具有典型的后现代性意味,就好比我们常说的“做人要厚道”之类的语言,实际上就是出自冯小刚的电影《手机》中费墨的那句话。因此学龄前动画片应充分考虑到儿童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并配合角色表情动作准确传达情感。一方面增强角色表演力,另一方面通过对白,让幼儿去学习片中的某些词语或者句子。不少学龄前语言学习类型的动画片就是采取这种形式,让幼儿学习母语或者外文的。
  下面是选取《米菲和她的朋友们》系列动画片的其中一集的部分对白:
  真希望我能坐上去。
  啊,这是什么呀?它有一个轮子,看起来像某种车。
  可是这两块拼图拼错了。耶,这样就对了。
  这是我最喜欢的蓝色脚踏车,铃铃铃,我要骑脚踏车去哪里呢? 好漂亮的花啊……你好,小鸭子……
  铃铃,我喜欢骑我的脚踏车。
  这是什么?也是有轮子的东西。
  把这两块拼在一起看看,这样就动不了了。
  那么这两块呢?是车子,一定是。
  爸爸要带妈妈和我去兜风。
  哦,那只小狗要过马路,汪汪……
  过马路的时候要小心……
  这集的主题就是教孩子去辨别交通工具四种交通工具:自行车、汽车、飞机和轮船。采取了米菲兔个人独白的形式,全部口语化的语言,将长句拆分成短句,一句一句童生稚气的娓娓道来。其中的语句就是为儿童模仿而设计的,如:这是我最喜欢的蓝色脚踏车;好漂亮的花啊;你好,小鸭子等。还有告诉小朋友交通安全的提示,用一只小狗站在路中央的情节带出了“过马路要小心”的提示。儿童就是喜欢这种极其简单而生动的语言对白,这些对白道出了儿童的心声,为儿童的行为和语言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