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兴女学”:中国近代争取教育性别公平的先声(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韩廉 发表于:2010-11-05 09:52  点击:
【关健词】戊戌“兴女学”;教育性别公平;开端
对男智女愚天生论的批判是戊戌兴女学运动的最大亮点,显示中国争取教育性别公平的斗争一开始就达到了较高的理论水准。因为对性别本质主义批判的力度是衡量妇女运动水平的重要标准。这一批判使得中国先进女性开始挣

  对“男智女愚天生论”的批判是戊戌“兴女学”运动的最大亮点,显示中国争取教育性别公平的斗争一开始就达到了较高的理论水准。因为对性别本质主义批判的力度是衡量妇女运动水平的重要标准。这一批判使得中国先进女性开始挣脱最大的精神桎梏——宿命论的束缚,树立了以教育实现自我的信心。张蕴华当时就意气风发地赋诗宣告,只要对男女两性进行公平的教育,女子在学习上决不甘落后于男子:“教化阴阳罔偏废,蛾眉愿不让须眉。”
  对于传统性别歧视教育的另一依据:“女子无才便是德”,戊戌维新派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女性只有通过正规教育增长才识,才能具备和提升道德能力。   如梁启超谴责“女子无才便是德”是“誓言也”,“实祸天下之道也”。因为按此逻辑,穷乡僻壤的文盲村妇应该最具美德,但事实是她们并不因此就自然比常人更贤淑,反而比官宦读书人家的妇人更喜互斗口舌;这是因为妇女未受教育,胸怀狭窄,故将终身精力耗费在计较家庭琐事上:“其于天地间之事物,一无所闻,而竭其终身之精神,以争强弱、讲交涉于筐箧之间,故其丑习,不学而皆能,不约而尽同也。”只有广博其见闻,才能使其转向关怀人类,不再纠缠家庭琐事:“使其人而知有万古,有五洲,与夫生人所以相处之道,万国所以强弱之理,则其心也,方忧天下悯众生之不暇,而必无余力以计较于家人妇子事也”。而学校教育既可以拓展其心胸,又可以培养其谋生技能,对妇德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吾之所谓学者,内之以拓其心胸,外之以助其生计,一举而获数善,未见其于妇德之能为害也。
   康同薇则指出,不对女子进行教育,而一味消极防范,女性是不可能自然具备高尚道德的:“夫女学不讲,而几以防盗之法防之,日望天下之贤母教其子,淑妻相其夫,孝女事其父,使家庭雍睦,间里熙攘,仁义之风播于国,敦厚之化遍于都,人人皆修其身,齐其家,以致平治,不亦难乎?”治国平天下先要齐家,所以要想改变社会道德和风气,首先应抓女子教育:“语云:‘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盖福之兴莫不本于家室,道之衰莫不始于内……今而欲为起化之渐,行道之先,必自女教始。”
  戊戌妇女运动对男智女愚天生论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批判,动摇了传统性别歧视教育的理论基础,使得中国先进女性开始摆脱本质主义宿命论和无才为德的束缚,为中-国争取教育性别公平进行了精神突围和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提出并部分实践了教育三阶段的性别公平,使中国教育开始与世界教育性别公平潮流接轨
  
  1.在教育起点上:力争女性入学和进入其他教育系统的机会与男性均等
  教育起点的性别公平首先是指让两性入学机会均等,同样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而戊戌“兴女学”运动的重点就是抨击教男不教女的传统教育观念,积极筹建女子学校。
  梁启超是维新男士中对女性最具人文关怀、鼓吹“兴女学”最积极者。他谴责中国男权社会教男不教女是“守扶阳抑阴之旧习,昧育才善种之远图也”。为了纠正此弊,他和其他维新派积极筹建女子学堂。虽然明知一个女学堂对改变传统性别歧视教育是杯水车薪,但为了扭转数千年的陋习和解救中国二亿女子,他决心迎难而进:“区区一学,万不裨一,独掌堙河,吾亦知其难矣。然振二三千年之颓风,拯二百兆人之吁命,力虽孤微,乌可以已。”
  康同薇因为得到父亲支持,向阳花木早逢春,从小就不缠足和受到新式教育。她呼吁在全国乡村、县城和都会城市建立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的女子教育体系,使全国女子获得学校教育权,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开发:“遍立小学校于乡,使举国之女,粗知礼义,略通书札,则节目举矣”;“分立中学校于邑,讲求有用之学,大去邪僻之习,则道德立矣”;“特立大学校于会城,群其聪明智慧,广其才艺心思,务平其权,无枉其力。”
  当时争取教育起点的性别公平最大胆、最有力度者是一位卢翠女士。她已不满足于人学机会均等,趁维新时期光绪帝鼓励军民上书言事之机,上书提了数条建议,力争让女性进入其他教育系统:第一、要求设立由贵妇和知识女性组成的国家机构——“贵妇院”,研究以女子教育为主的各种妇女事宜和政策:“请皇太后、皇后,如西国设贵妇院例,设贵妇院于颐和园,召各王公大臣命妇,一年一次,会集京师,并远聘各国女士,同入斯院,讨论女学”;并要求任命女性为女子教育大臣,到各省推广女子教育:“请皇上命贵妇院,公举十二人,为女学部大臣,分任各省,广开女教”。这是试图让女性也进人国家教育权力机构,直接参与制订妇女政策和掌握教育权力。第二、要求开设女子科举考试:“请皇上举女特科,定女科甲”,意在建立女性人才选拔机制,使女性人才获得与男性平等的进入仕途和主流社会的机会。第三、建议由皇后带头出国游历,建立贵族女性出国留学制度:“请皇后游历地球一周,期以三年,并召选宗室之女,聪明秀美者,咨送外洋游学。”可见她希望让女子像男性一样走向世界,去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和文化。
  1898年6月1日,戊戌“兴女学”运动的最重要成果——中国女学会书塾(又称中国女学堂或经正女学)在上海正式开学。《时务报》、《申报》、《万国公报》等中外报纸竞相报道宣传,女学堂一时“声名鹊起,远方童女,亦愿担签负笈而来”。此后,“风气大开,一时之闻风兴起者,如苏州、淞江、广东及南洋、新加坡等处,皆陆续设立女学堂”。这是一次意义深远的破冰之举,开了中国人自己对女子进行正规学校教育的先河,也标志着中国教育开始融入世界教育性别公平的大潮。
  
  2.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对女性的教育内容与男性相同
  在争取教育过程的性别公平方面,维新派谴责传统性别歧视教育在内容方面只教,女性遵从妇德、取悦男性和操持家务,使其无法获得经济、思想独立和多元发展;主张对女性除了进行传统的妇德与家政教育外,还要注重进行与男性同样的全面系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技术教育。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