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出版产业如何走出去 在全球经济复苏性增长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出版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战略的调整与选择。从全球化视角出发,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应该抓住机遇,深入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出版产业如何“走出去”
在全球经济复苏性增长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出版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战略的调整与选择。从全球化视角出发,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应该抓住机遇,深入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出版深入推进“走出去”战略,不仅需要政府的强力推动,更需要出版企业积极行动。
(一)政府积极发挥推动作用,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出版产业格局调整的背景下,政府应该积极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首先以打造“出版航母”为目标,推动行业整合,重点培育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新闻出版企业,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出版传媒集团。鼓励有条件的出版企业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境外投资或跨国经营,以更多地占领和拓展国际市场。其次政府相关部门要抓紧落实《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制定实施财政、金融、税收、外汇等配套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大对“走出去”出版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同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出版企业集团上市融资,开辟搭建出版企业更多融资的渠道和平台,从而为我国出版企业“走出去”打破资金瓶颈。最后,在政策、资源、信息、服务等方面政府要加大力度鼓励支持版权输出、实物出口、合作出版、创办境外实体企业等,扩大中国出版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调整出版产业结构,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优势,它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持久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我国出版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了产业集中度低、规模小、实力弱等问题十分突出,由此也导致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出版要“远洋出海”,必须要有强势的核心竞争力。构建塑造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必须要调整出版产业结构。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出版企业应该以培育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积极大胆地打破所有制、行政区域、行业的限制和壁垒,实现资本、人才、信息、技术、市场等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最优化整合,实现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和重组,在打造大型跨地区骨干出版企业集团的同时形成企业强大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中国出版企业才能深度挖掘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全球化扩张,从而使“走出去”的中国出版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三)增强数字出版能力,塑造数字出版品牌
金融危机时期,出版物的数字化转型成为众多传统出版传媒机构的“救命稻草”。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数字出版必将成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出版市场必将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毫无疑问,这个市场存在着巨大的上升和拓展空间,必定会成为未来世界出版业发展的制高点。走向世界的中国出版不能无视全球出版业的这一发展趋势,若要在国际市场上与世界出版巨头同台竞争,就必须紧跟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增强数字出版及跨媒体出版能力。品牌是企业在竞争中胜出的法宝。在数字出版快速发展,市场分割日渐加速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出版要进入国际数字出版市场同样需要依靠产品品牌的力量。没有国际知名品牌,在市场占有和竞争中势必处于劣势地位。因此中国数字出版“走出去” 必须要实施品牌化战略,不仅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外向型数字出版品牌企业,还要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国际知名产品品牌。只有通过品牌经营和品牌扩张,增强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中国数字出版才能顺利的开拓国际市场。
(四)强化国际市场意识,走创意出版之路
创新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强力助推器。只有有意识的进行出版创新,中国出版“走出去”才能走得更远更快。因此创意出版成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必然要求;缺乏创意,中国出版就必然会失去“走出去”的竞争力。创意出版的核心是创意,包括选题创意、编辑创意、装帧创意、营销创意、管理创意等。创意出版必须建立在深刻的国际市场意识之上,才能够在内容、编辑、装帧等方面的创意与国外读者的消费需求、阅读习惯等实现无障碍对接。这就要求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意欲“走出去”的中国出版机构必须要认真研究国际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规律和国外受众文化消费心理,准确把握市场读者的消费需求和热点,以塑造既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又具备国际传播潜力的产品和品牌为目标,策划出具有很强创新性的优质图书。此外,出版机构还要对国际市场的未来走势有所预见,挖掘开发读者的潜在阅读需求,在考量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前瞻性的组织和策划,抢占市场先机,以免因对市场信息反应迟滞而丧失重大市场机遇。
(五)培养外向型复合出版人才
中国出版“走出去”,人才是关键。人才资源是否充沛关系着中国出版能否“走出去”能否“走得远”。人才尤其是懂外语、懂出版、会经营、熟悉国际出版市场运作规律的高端外向型复合出版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出版“走出去”的最大“瓶颈”,也是我国出版“走出去”的战略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政府、企业和教育科研单位通力合作。首先,在出版人才培养方面,出版企业和高校等教育科研单位要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的培养模式,通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培养出中国出版国际化扩张所需的创意人才、策划人才、经纪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等。其次,推进外向型复合出版人才培训的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境外培训基地,定期选派一批与出版产业发展直接相关的公务员、研究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境外学习培训。同时也要重点吸引一批跨国公司,国外著名培训组织来国内建立培训机构,以培养一批与国际接轨的出版产业人才。最后,推行高端出版人才引进计划,明确人才的引进条件、标准、范围和待遇等,争取从国外或留学生群体吸引一批中国出版“走出去”所急需的高端人才。
(六)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国内外许多实践经验都表明,一个重大项目的实施,往往会牵动一批企业或一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往往能够迅速聚集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形成竞争优势,实现市场扩张。目前我国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先后实施了“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外图书互译计划、中国音像制品“走出去”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等重大项目。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不仅带动了中国出版业的发展,而且对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项目为例,该项目自2006年实施以来,到目前已经与46个国家246家出版社签订资助协议1350项,涉及1910种图书、26种语言,带动国内出版单位达33家[4]。这些重大项目的推行,为推动中国出版进入国际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出版“走出去”仍需要继续策划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