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究(2)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李宇 发表于:2010-08-25 11:18  点击:
【关健词】建构主义;思政课教学;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教学观反对干巴巴的知识传授,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情境中感受到情,欣赏到美,激起灵感,打开思路,完成对新知识的构建。如在给学生讲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加强退耕还林还

  建构主义教学观反对干巴巴的知识传授,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情境中感受到情,欣赏到美,激起灵感,打开思路,完成对新知识的构建。如在给学生讲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意义时,就可以用提供材料的方式创设一个情境。通过材料让学生了解我国西部单一的林牧业经济,了解林草植被减少后,水土流失的危害,沙尘暴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我国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很快就能总结出加强退耕还林还草的意义
 (三)实例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忽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把知识点与我们身边发生的事结合起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知识和能力两张皮。根本谈不上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平时就要细心留意,认真积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拿出一个实际问题,把所要传授的知识带进问题中去,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建构起所要学的知识体系。如在讲授"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这个问题时,先给学生讲一个实例:当社会主义国家刚刚诞生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武装侵略等手段,妄图尽快消灭。当社会主义国家战胜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侵略后,终于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承认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断加强合作和交流。讲完后我们向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刚诞生的时候,两种国家的关系是敌对关系,后来又变成了合作和交流的关系,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同学们很快就会做出回答,无论是敌对还是合作,都是为了国家自身的利益。第二个问题是:两种国家从敌视到合作,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就会争先恐后地说,这说明国际关系是发展变化的。当第一个实例分析完以后,我们紧接着再给学生讲第二个实例:二战后的日本,美国让他死,他不得不眯眼,而今天的日本,在很多领域,特别是经贸领域,可以与美国分庭抗礼。此时,我们就问同学们,为什么会这样?同学们经过分析认为,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二战后国力很弱,而现在的日本之所以能与美国分庭抗礼,主要是经济发展了,国力强大了的缘故。通过这两个实例,同学们自己就构建了知识,最后得出了"国家之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这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而且这种关系是经常发展变化的"结论。
  (四)亲历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将某种知识或者解题的思路直接传给学生,对直观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解题思路的思维过程不大重视。这种教学方式尽管教师费尽了口舌, 但学生不一定能把问题弄清楚。
  如讲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形成的"时,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形成的原因,而引导性地说,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反帝反封建,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就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看看都是哪些阶级为寻找这条道路做出了努力,其结果如何?问题出来了,同学们就会开始进行阅读,有的还边阅读边记笔记,很快就构建出了新的知识体系。通过亲身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戊戌变法"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都失败了,都没有找到救国救民的道路。当历史的重任落在中国共产党的肩上以后,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就这样,同学们很快掌握了这一知识。
  总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不能只是给学生以知识,而是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建构知识。因为大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往往是社会普遍存在或者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或者难点问题。可以说他们的思想困惑,既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又是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教学的突破口之所在。只有教师的外在作为与学生的内在因素相互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把教师的"教"的主导性和学生"学"的主动性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教与学、师与生的良性互动,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5-01/19/content_2481943.htm.
  [2]唐点权.略论建构主义视角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J].西南师范大学教科所.
  [3]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杨晨光."两课"可以很精彩. www.Hainan.Edu.cn,2004,06.
  [5]陈秉公"两课"改革要理清的几个范畴[Z].光明网,2004,05.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