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了新时期大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把当代青年的成才之路归纳为“四个统一”:“ 坚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这段话,指出了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缺一不可,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是社会实践,所以,新时期我们要重视思想道德修养的实践教学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使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新时期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的特点
思想道德修养的社会实践是教育范畴的一个方面,有其他教育范畴的共同特点,如,多序列性、学习体验性等,但它也有其自身所独有的特征,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承载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而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之一,因此它必须要承载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点、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等,并在活动中让它们得到传承,让学生在接受老师的引导、在共同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接受教育信息,潜移默化地收到教育。
(二)导向性。由于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活动向学生传递的是一定社会需要的意识形态和观念,有明显的价值取向。导向性要求我们在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奉献社会的活动中,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理论的指导,更需要长时期的反复实践才能确立,即便是已经形成了的理想信念,也需要通过教育和实践,不断丰富和稳定,否则,在一定外界条件影响和冲击下,也可能动摇和改变。总之,新时期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要时刻以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导向,锻炼学生的毅力、培养学生的品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开发性。新形势下,要建设自主创新的国家,就必须把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资源开发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那就需要积极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人的能动性是有层次有深度的,不可能由人们自发地完全释放出来,需要对其进行深度发掘。[2]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懂得了很多道理,但还只是一些框架,没有经过实践这一关,就始终不能真正成为他们稳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内在的优势和特长还没有真正得到开发,必须在理论教育的同时进行实践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掘其内在潜能,才能真正形成社会需要的性格、行为和习惯。
(四)综合性。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它既能发展认知、形成技能,也能确立情感、品德与态度。任何一种活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饱含许多内容的,如学生去做关于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社会调查,首先要查资料,弄清农村的养老问题现状是怎样的?养老难难在哪里?怎样设计问卷?怎样和老年人沟通?在实践活动中,既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可以进行体育、美育、劳动技术和心理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达到综合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其综合性还表现在它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等各种力量形成合力,社会实践不只是学校的事情,它还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同时也需要家庭的经济资助和精神鼓励,有时还需要家长去联系单位供学生社会实践。另外,学生广泛地参与到大自然的改造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之中,亲自接触和感知不同的人和事,增加对社会生活的积累,可以获得对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综合认知、理解和感悟,而不是某个单方面的了解。
(五)主体性。传统的道德教育很注重以理论教学为中心,“教学可以产生思想,而教育则形成品格。教育不能脱离教学,这就是我的教育的全部。”[3]这就势必会过分注重和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单方面的主体性,忽视学生在自身品德发展中的主体性。特别是班级授课制偏重于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书本知识传授和知识训练,过分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形成。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思想道德修养的社会实践就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客体,而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在自觉认同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的基础上,独立做出判断,自主调节行为,完善自身品德,发展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他们自己选择地点,自己设计路线, 自己组织,自己解决食、住、行,并将得到的信息加以提炼,自己得出结论。有时老师也会参与,但这时的老师不再以教育者的面目出现,而只是活动中的一分子,要服从学生的安排。正是在这种平等的关系中,学生们主动地、自觉自愿地、无抵触地接受了许多正面的东西,接受了一些在校园里没有接受的观点,实现了由“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达到了完善自身品德的目的。
(六)多样性。现代社会要求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直接,社会实践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将更偏重于运用知识和提高能力,更注意培养高质量的创造性人才,因此社会实践的形式也就多种多样。而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大学生个体成长模式和发展方向上也呈现出多元性,这也决定了社会实践的多样化形式,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的学校已经组织学生到国外进行考察和实践。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的多样性还体现在,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年龄特点,精心安排社会实践的内容。如对文科生,可安排他们进行社会调查、做义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工科、农科学生,可安排其为中小企业和农村进行科技咨询、技术改造等。低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咨询、考察、服务为主,高年级的学生可以为单位或其他部门排忧解难、办实事。另外,社会实践活动从课程资源上说具有极强的地方性,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千差万别,这就导致实践的方式有多样性,如,参观、访问、调查、探究、体验、感悟、交流等。
二、新时期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的功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站在科教兴国的高度,提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根据高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在校大学性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社会实践的意义和功能是多方面的。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