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2月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1995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
1993年2月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1995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大致沿用了这一教育方针,但在文字上作了重要修改,除了在“建设者和接班人”前加上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外,还在“德、智、体”后面加上了“等方面”。至此,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已完成了法律程序,写进了教育的根本大法。
世纪之交,随着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党对教育方针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都在人才培养中提出了“美”的要求。这样,新的教育方针就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突出强调了教育“为人民服务”和“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2002年,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0年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强调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经过90年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日趋丰富、科学、完善,对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培养大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五、把建设高素质人民教师队伍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关键。党对教师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化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广大教师的辛勤劳动,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队伍的质量。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教师的社会地位怎样,教师受世人尊重的程度如何,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成败得失。
兴教办学、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党继承和发扬了这一文化传统。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明确提出:“教员是干部的干部”,强调办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校长教员和规定教育方针”。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在连吃盐、穿衣都很困难的情况下,党还是尽力优先解决知识分子生活上的困难,为发展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教育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个贫穷落后、文盲半文盲充斥的国家发展壮大教育事业,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的教师队伍尤为迫切和重要。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要改进师范教育,加强教师轮训和在职学习、培养大批称职的教师”。党和国家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关心教师生活,提高教师待遇,迅速建立起师范大学和独立师范学院、师范专科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初级师范学校的师范学校系统。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尊重教师的社会风气进一步形成。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强调“我们要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不但学生应该尊重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胡锦涛同志在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
在上述思想指导下,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尊师重教、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1985年1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同意国务院关于设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1993年12月。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008年12月,国务院通过《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素质水平明显提高。广大教师忠于职守,默默奉献,潜心教书,静心育人,为发展人民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90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围绕举办和发展人民教育事业,探索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不断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积累了多方面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和结论,是中国共产党在90年不懈探索中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结果,对于继续推进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对于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弥足珍贵。限于篇幅、时间、精力和能力,本文只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实践进行了粗线条的探讨,我们党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其他重要经验和理论结晶,例如教育法制、素质教育、教育管理体制、教育对外开放等等,还需要更多同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对新中国60年教育发展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得出了五个十分重要的结论,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应切实遵循的“五个必须”: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必须重视教育质量。这五个重要结论和“五个必须”,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指明了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对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