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群众办报思想的形成逻辑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朱清河 发表于:2012-04-13 13:41  点击:
【关健词】群众办报;历史缘起;形成逻辑
新闻为谁服务,由谁来办”是世界新闻传播史上的永恒实践命题。从新闻价值归宿层面上讲,回应此命题的路径无外乎:“新闻由精英来办,为精英服务”,即所谓“精英办报”,或“新闻由群众来办,为群众服务”,即所谓“群众办报”。从逻辑缘起看,“群众办报”是对“精英办

【作者简介】朱清河(1969— ),男,河南叶县人,新闻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在站博士后。

“群众办报”作为无产阶级新闻思想中的专有名词与最显著有别于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一个重要办刊理念,最早是在1948年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明确提出来的:“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1]1319-1320顾名思义,就是报刊让群众来办,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当时新闻媒体主要是报刊,若用当代语境看,毛泽东之“群众办报”即等同于群众办报刊、广播、电视台、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之一的“群众办报”作出如此简单的字面直译未免过于抽象与简略。学者陈力丹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视域中“群众办报”的丰富内涵至少包含四个方面:第一,在观念上,要意识到党报也是人民事业的一部分,因而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关注是立足之本;第二,要鼓动群众参与报纸的工作,保证报纸能够反映群众和指导群众;第三,组织通讯员队伍,通过他们与群众建立广泛的联系;第四,编辑部要有常设的群众工作部门,答惑解疑,听取各种意见和帮助反映问题。[2]84然而,如上“群众办报”模式成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先驱在无产阶级
  艰苦卓绝、孜孜以求的办报实践中逐渐探索、提炼而出的,它萌芽于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报刊思想,伴生于20世纪初列宁“党报”理论诞生之际,成熟于20世纪中叶毛泽东群众路线的新闻实践贯彻之时,传承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三贴近”的新闻观念之中,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必会不断得到与时俱进的丰富、完善与拓展。 
   一、“群众办报”的基本内涵与历史演进
   “功名未成,则群众未县(悬)也;群众未县(悬),则君臣未立也。”(《荀子•富国》)中国古代的“群众”概念即是巨量个人的聚合体,不含价值判断。实际上在中国传统社会,我们今天的“群众”概念——人民大众与“民(臣民)”比较接近。譬如,《尚书》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当下中国“公民”的概念远不如“人民(群众)”那样流行,是因为“从法理上确认人民主权,到具体从政治程序上落实人民对国家权力的控制和支配,这之间还有相当长的距离,这包括了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都要经历的漫长崎岖的政治发展道路。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几乎不可能立即实现从人民到公民的过渡,将人民的虚悬的权力落实为具体实在的公民权利。这样,在法理和意识形态的层面上,抽象的人民被奉上神坛,但在具体政治操作的层面上,则以‘群众’取代了‘公民’以及由公民而派生的‘选民’概念。”[3]中国古代“群众”概念等同于现当代“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内涵,应功归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输入与毛泽东对其所做的中国式改造。
   在法国大革命及其后二百多年资产阶级革命中,随着大众民主时代的来临,群众成为永久性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目睹这一历史进程的托克维尔、勒庞、弗洛伊德等西方理论家都以贬损、甚至谩骂的言辞来刻画群众。马克思则反其道而行之,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的诞生为中国现代“群众”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十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此前,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如梁启超和革命派如朱执信等这些初期接触、引介马列主义的人囿于自身阶级利益及精英史观的局限,是不可能、不愿意把马列主义群众观灌输到中国广大民众中的。俄国工农大众在社会主义旗帜下所取得的划时代胜利,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启示。如果说列宁在群众观方面的特点主要是对马克思群众观的捍卫和继承,那么毛泽东在这方面的特点则是结合、弘扬与发展:首先,他主张中国的武装斗争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民主革命就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等等,这种认识深刻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这个原理;其次,他认为,任何政党、个人只有当他们把自己溶入人民群众之中,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他们的活动才有意义,因此他经常提醒全党,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可以说这是毛泽东群众观的核心;[4]最后就是他用毕生的精力创制与推广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成为中国共产党实践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制胜法宝。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在继承与发扬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基础上,创造性形塑出了中国现代“群众”内涵,马克思主义“群众办报”思想与实践才在中国获得了不竭生存给养与长久理论支撑。
   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始人,尽管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里面没有群众办报这个词汇,但其“历史的人民精神的英勇喉舌和它的公开形式”[5]155的人民报刊论断,第一次把报刊的使命与人民的事业联系起来,成为群众办报思想的萌芽与初曙(详见后述)。
   作为领导人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列宁,其“群众办报”实践无不紧密围绕着其“党报理论”与“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6]8的新闻思想而展开。首先,他重视群众来稿与通讯员队伍培养。“让工人们有更多的机会给我们的报纸写稿,可以写各种各样的问题,尽量多写些自己的日常生活、感兴趣的问题和工作情况,没有这种材料,社会民主党机关报就一文不值,因而也就不配称为社会民主党的机关报。”[7]86-87第二,要求报刊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与教育、宣传群众的工具。“报刊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8]172这是列宁在1918年3月《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提出又在随后几年里反复强调的一个观念。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商业报刊主要任务是传播消息和提供娱乐,社会主义的报刊应该摒弃这种做法,“成为鞭策落后者的工具,成为教育人们积极工作、遵守劳动纪律、加强组织的工具。”[9]303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