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论文-围海造地对濒海文化生态的危害(3)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翟慧敏 发表于:2013-01-28 21:18  点击:
【关健词】围海造地;疍民;濒海文化生态
(三)容易引发海上交通事故,水灾内涝等次生灾害。唐家湾镇后环渔村位于珠江入海口西岸,每天有大量的船只从珠江进入南海,在珠江入海口西岸围海,会使得入海口变得狭窄,易造成海水倒灌,同时海水倒灌往往会引发

  (三)容易引发海上交通事故,水灾内涝等次生灾害。唐家湾镇后环渔村位于珠江入海口西岸,每天有大量的船只从珠江进入南海,在珠江入海口西岸围海,会使得入海口变得狭窄,易造成海水倒灌,同时海水倒灌往往会引发水灾内涝等多种灾害。移山填海、挖航道泥沙填海,这种做法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海底暗礁之间潮流的流速、流向和有关水文条件,会造成水流紊乱,人为地加剧了海区航道淤积的威胁,再加上海水倒灌的影响,珠江口又是出海船只经常出入的海域,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海上交通事故的隐患[9]。捕鱼船只受到干扰,大城市的水产供应也会受到影响。疍民无法靠岸,隔断了他们来往于大陆与海洋之间的通道,会给他们的正常航运造成极大的风险,疍民为国家行使海疆的职能也会在无意中受到窒息,其结果无异于自毁海上长城。
  五、围海造地对濒海疍文化的破坏
  传统文化和生态历来都是一个稳定的耦合体,疍文化和大海也是如此。围海造地看起来是对濒海生态的破坏,但是我们知道文化和生态是一个统一体,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文化在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产生,又保护生态环境。堵了珠江口以后,泥沙的冲刷量会越来越大,船舶不能靠岸,不能够保持南海诸岛与大陆之间顺畅的交流关系和互动力,破坏了濒海生态环境就意味着破坏了疍民文化的生态根基。围海造地又改变了疍民以前的生存环境,使以前疍民在近千前年来形成的疍民水文化失去了其依托的文化载体和根基——滩涂、湿地等濒海生态系统。文化失去了根基就意味着这种文化的消失,疍家人千年创造出来的疍家文化和疍家智慧都将消失。围海造地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疍民自由航行于大陆与大海之间的可能性。围海造地造成的近海环境的改变,也将使得疍民文化无法在这片海域正常延续,中国的万里海疆将又蜕变为无人正常巡逻的“海上沙漠”。这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国家海疆安全的隐忧。
  六、结语
  疍民的传统生计是在大陆与南洋群岛之间进行游弋,完成其他族群在交通、渔猎、巡航、守卫海疆、沟通中外等方面根本无法完成的使命,其特殊的贡献没有哪个民族可以替代,丢失了疍民文化将意味着对海疆的丢失。疍民被迫上岸后,海上交通、巡逻等将只能仰仗职业军人来完成,而职业的海军没有居民的配合,离开了居民的支撑将会蜕变为孤家寡人,成为没有战斗力的军队,这正是当前实施围海造地时不得不深以为虑的关键所在。时下,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沙市,对维护我国万里海疆而言,这是一项英明的举措,然而如果三沙市得不到疍民的支持,没有自己的海上常住居民,这个三沙市也将不可避免地蜕变为空架子。疍民文化与疍民、三沙市的关系就实质而言是形式与实体之间的关系,没有疍民的三沙市不称其为市,没有三沙市的庇护,广大的疍民也不可能拥有自己的归属,要使两者相互支撑,围海造地的教训必须吸取。中国的疍民文化是千百年磨合而成的精神财富,是无可替代的海洋开发和维护的支柱,三沙市得以设立是一项重大的突破,但这样的突破如果不立足于疍民文化的维护与传承,必然会成灰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值此海疆多变、海疆安全堪忧的关键时刻,围海造田、疍民上岸的习惯做法何去何从值得每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深思。
  参考文献:
  [1] 李健民.闽东蛋民的由来与变迁[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学版,2009(2):38-44.
  [2] 刘传标.闽江流域蛋民的文化习俗形态[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9):68.
  [3] 黄新美.珠江口水上居民(疍家)种族现状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99.
  [4] 车嫒嫒.建国以来珠江一带疍民逐渐消失的原因初探[J].东京文学,2010(2):180-181.
  [5] 陈序经.疍民的研究[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8.
  [6] 张开城.逐渐消失的疍民文化[J].海洋与渔业,2009(12).
  [7] 颜广文.论明清政府对广东疍民的管治[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3):56-57.
  [8] 赵莞丽. 明清时期广东的水上居民[D].广州: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07:19.
  [9] 黄敦文.围海造地和海域生态环境的维护[J].汕头科技,2011(2):20-22.
  [责任编辑:蒲 涛]
  Damages on Maritime Cultural Ecology Due to Land Reclamation around Sea:A Case Study of Huanyu Village in Zhuhai
  ZHAI Hui-min
  (Institute of Anthropology and Ethnology,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Hunan, 416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the fishing village of Huanyu, Tangjiawan Township in northern Xiangzhou District of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reveal the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local cultural ecology of the Tankas since the land reclamation projects for urban construction by the local Land and Resources Bureau from the 1990s. The land reclamation projects would make the Tankas live onshore, destroying their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ffecting the ecological stability and safety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which should attract the attentions from related agencies.
  Key words: Land reclamation; Tankas; Cultural ecology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