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
锝 硫酸铵质量浓度/(g•L’I)
釜
取 图4硫酸铵质量浓度对大豆油提取率的影响
15 20 25 30 35 40
提取时间梳n
从图4可以看出,在较低用量条件下,随着硫 酸铵质量浓度的升高,大豆油提取率随之提高,在 硫酸铵质量浓度为400 g/L时达到最大 (70.72%),此后继续增加硫酸铵质量浓度提取
图2提取时间对大豆油提取率的影响
率略有下降.在三相分离过程中,硫酸铵主要起盐
万方数据
34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0卷
析作用,具体作用情况依油料品种而异,对于大豆 油,一般认为质量浓度为300 g/L可获得最佳提 取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硫酸铵质量浓度为
400 g/L较为合适,可能与油料来源有关∞。1.
2.5叔丁醇用量对大豆油提取率的影响
叔丁醇用量以料液与叔丁醇的体积比计.在 硫酸铵质量浓度400 g/L,提取温度为60℃条件 下,改变叔丁醇用量,试验结果如图5所示.
一一一一
O I:O.5 l:l l:I.5 l:2
料液:叔丁醇r附J
由图5可知,料液:叔丁醇从1:0.5变化到
1:1时,大豆油提取率增加较快,这是因为溶剂量 的增加有助于增加单位体积内油脂在物料和溶剂 间的浓度梯度,有利于传质,因而萃取率随之增 大.料液比大于l:1后,大豆油提取率基本保持不 变,说明物料中的油脂大部分已被提出,因此选取 料液比1:1更加经济有效.叔丁醇是一种独特的 一元醇,一般情况下它可以与水混溶,但是当加入 足够的硫酸铵后就会分成两相:上相叔丁醇相和 下相水相.在进行三相分离时,原料中的极性和非 极性物质分别进入水相和叔丁醇相,而蛋白质在 中间析出形成第三相.在此过程中,叔丁醇除作为 有机溶剂外,还起了醇沉淀和浮选剂作用,通过与 蛋白质分子结合促进其沉淀,并提高其浮力悼J.
2.6 正交试验
选取硫酸铵质量浓度、叔丁醇比率、提取温度
从表1可以看出,几种因素对大豆油提取率
的影响顺序依次为:提取温度>叔丁醇比率>硫 酸铵用量,可见提取温度是决定大豆油提取率的 关键因素,采用较高的提取温度有助于油脂的溶
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需考虑蛋白品质,则需 适当降低温度,避免蛋白热变性.只考虑油脂提取 率,由表1可知,A。B,C,和A:日:C,两组实验结果 较好,提取率分别为81.53%和80.25%,但仍然 低于溶剂浸出法.油脂存在于油料细胞内部,并能 与蛋白质等结合,三相分离技术提取时间短、温度 低,致使油脂不能有效溶出.根据文献报道,采用 纤维素酶、蛋白酶等进行处理,破坏细胞壁和油脂 复合体可有效提高油脂提取率∞’81.
2.7油脂品质分析
分别测定三相分离法和索氏抽提法得到的大 豆油的酸价、过氧化值、折光指数等参数,结果如 表2所示.
表2 两种方法提取的大豆油品质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三相分离法所得的大豆油
的酸价和过氧化值略高于索氏提取法所得大豆 油,折光指数略低,色泽略深,总体而言无明显差 异.采用三相分离技术提取的大豆油含磷量显著 低于索氏抽提所得大豆油,这是由于磷脂易溶于
石油醚等烃类溶剂,只部分溶于醇类溶剂,因而含
磷量显著降低。这一结果提示采用三相分离技术 提取大豆油可以减少后续脱胶压力,有效降低精 炼成本.
3 结论
采用三相分离技术提取大豆油时,提取温度 和叔丁醇比率是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通过正 交试验确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硫酸铵质量浓度
400 g/L,料液:叔丁醇(∥y)为1:1.5,温度
75℃,该条件下大豆油提取率为81.53%.与索氏 抽提法相比,采用三相分离技术提取的大豆油含 磷量显著降低,酸价、过氧化值、折光指数、色泽无 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4] Ki8s E,Szam08 J,Tamas B,et a1.InteIfa.
cial behaVior of protein8 in tIlree—pha8e parti- tioning using salt—containing water/tert—buta- nol sy8tems[J]. C01loids and Sud.aces A:(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